“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浙江首期培训班开班

05.08.2015  10:31

  

  

  8月3日,由文化部主办、浙江省文化厅和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浙江省首期培训班正式开班,省文化厅副厅长柳河,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楼世洲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来自全省7个瓷器烧制技艺类项目的近60名年轻学员,将在浙师大进行3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传承水平。

  本次培训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首批试点,是文化部为推动我国非遗保护事业迈向新台阶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省非遗保护的一次全新探索。在大量扎实细致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培训班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培训目标明晰

  文化部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目的是为了提升传承人群的文化素养、美术基础、设计意识、传承能力,从而提高传统工艺的审美水平和实用程度,逐步培养出民族特色的国家品牌,有效推进非遗的保护传承。浙江的培训班紧紧围绕这个培训目标,讲授民俗基础、陶瓷史、陶瓷种类与风格,从事瓷器创作必需的色彩、造型、设计等知识,分享产品设计、创作和市场营销经验,参观大师工作坊、现代陶瓷艺术展、博物馆及艺术品市场,并通过瓷器鉴赏、产品设计欣赏等课程,增强学员现代艺术感悟,提升整体艺术水准和传承能力。

  二、培训方向务实

  本次培训班选择“瓷器烧制技艺”作为培训方向,一方面因为浙江是青瓷的发源地,一方面,瓷器烧制技艺活态传承千年,至今依然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本期培训班的学员,汇集浙江7个瓷器烧制技艺类项目,其中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列入人类非遗名录,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婺州窑烧制技艺也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南宋官窑烧制技艺、衢州白瓷烧制技艺等都已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瓷器烧制技艺的传承在手工技艺当中具有一定的共性,让7个不同瓷器类项目的传承人群在一起培训,可以产生良性交流互动,在强调项目各自艺术特征的同时,更好地传承项目的核心技艺,保护浙江瓷器烧制类型的多样性、真实性和独特性。

  三、培训师资优势互补

  本次培训班师资本着“校内外互补,理论实践结合,优势叠加”的原则,15位授课老师,有7位来自校外,包括瓷器烧制技艺类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省博物馆的瓷器类专家、中国美院陶艺系教授以及浙江瓷器创意产业的代表人物,与浙江师范的国画、摄影、设计、营销及民俗学的资深教授一起,着眼瓷器烧制技艺类项目传承发展的各个方面,完善传统民间师徒传承中不足的知识结构,在课程设置和培训方式上,着力弥补学员文化素养、美术基础、设计意识以及现代艺术品市场情况了解等方面的不足。

  四、培训方式针对性强

  本次培训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安排指导教师与小组学员研讨、交流,教学方式针对性强,形式多样。以集中授课与小组研讨相结合,名家讲座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作品导向与成果检验相结合,并将以学员作品呈现的方式,在结业时展示培训成果。通过多样化的培训课程设置,让学员深刻理解非遗项目的核心价值,让传统工艺与学术、艺术、现代技术、现代设计、当代教育以及大众生活相融合,让“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