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刊文:余杭守好宝地有甜头
“这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大宝贝!”浙江余杭瓶窑镇大观山村村民龚玉明所讲的大宝贝,就是能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遗址”。今年1月,它被我国有关部门推荐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是宝贝,就得保护好。为保护好良渚遗址这一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当地组建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文物保护不再只是文物部门单打独斗。余杭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大遗址保护补偿机制,从新城区土地出让毛收入中拿出10%,反哺良渚遗址保护,多年来累计投入数十亿元。当地政府每年还安排近1000万元资金,以奖代补鼓励各村社开展遗址保护。
要保护,难免付出代价。近些年良渚遗址考古屡有重大新发现,各级政府明确,遗址保护区里建筑只做“减法”,与良渚遗址保护和利用无关的建设招商均暂停。
发展多了“紧箍咒”,群众会不会“守着宝地吃苦头”?
“跳出遗址区求发展!”按照这一思路,余杭在遗址区外新建农居点、新辟工业园区,鼓励遗址区内农居房及企业外迁,兼顾遗址保护和民生改善。今年以来,累计外迁农户535户、企业64家。按新出台的鼓励补偿办法,符合条件的外迁农户每户可得20万元至35万元的文物保护搬迁补偿资金。如今,龚玉明家也从遗址核心区外迁到南山农居点,新落成的四层小楼环境堪比城里高档小区,一家四口住着宽敞舒心,还打算出租一层。
放眼遗址区外,发展提速升级。当地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培育文创、旅游等“零污染产业”。走进良渚梦栖小镇,良渚玉琮元素和现代工业风格和谐共处。小镇主打工业设计特色,并向智能设计、商业设计、服装设计领域延伸。今年4月底,第二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在此举办。
聚焦遗址区内,变化日新月异。当地对保留下来的17处村落按“一村一方案”修复净化环境。良渚遗址公园已成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一些区域已初现水美草丰的历史风貌,未来还将通过多种展示方式,向公众呈现“活”的文化遗产。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江南 编辑:见习编辑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