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人才流入居首背后:三特质令杭州成“网红”

15.05.2017  09:21

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 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供图

  中新网杭州5月14日电(梅芳燕 沈心悦)18年前,马云用一个叫“阿里巴巴”的梦想,吸引了蔡崇信来到杭州。彼时的蔡崇信不会想到,像他一样选择杭州,如今会在高层次人才中成为“潮流”。

  连续七届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去年杭州人才净流入量8.9%,排名全国第一”…………近期发布的有关人才国际化的一系列排名,让杭州再次成为“网红”。而探究其背后原因,这座城市的“梦想”、“实干”和“包容”特质,不得不提。

   梦想天堂”:吸引人才创新创业

  全球最大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发布报告显示,去年杭州海外人才净流入量居中国大陆城市榜首。另截至去年底,杭州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2.5万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1852家……在这座城市,全球人才汇聚正成为新气象。

  为什么是杭州?对此问题,2012年起便担任中共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张仲灿无疑最有发言权。在其看来,拥有一个“集聚人才”的梦想,是杭州成为亮点的关键。

  张仲灿说,梦想的具体呈现,便是多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以及杭州市委组织部一直以来对人才的重视,“在人才引进上大家思想高度统一”。

  这种重视在历史纵轴上不难发现。早在2004年,杭州市提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近年来更是把力争打造全国领先的人才高地作为奋斗目标……

  “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机制、充满活力的人才使用机制、与时俱进的人才评价机制,到2021年人才总量达275万人以上。”今年杭州两会上,该市市长徐立毅再次表达了杭州对于人才“梦想”一脉相承的态度。

  目标并非凭空架构,对杭州而言,其有着傲人的梦想“资本”。

  这种资本,体现于生态环境优势。作为中国省会城市中的首个国家生态市,生态禀赋让杭州有了吸引全球人才的先天优势。

  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王黎回国后,将公司落户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他说,这里山水交融,别有江南韵味。

  这种资本,体现于历史人文底蕴。良渚文化、南宋文明、丝绸之府、现代繁华……去年G20杭州峰会期间,杭州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惊艳世界。

  加拿大杰出设计师Rozemerie Cuevas将工作室落户杭州艺尚小镇。她说,杭州的东方美让她能找到更多灵感。

  这种资本,还体现于创新创业氛围优势。以资本支撑为例,用张仲灿的话说,“好的人才项目来杭州,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去年杭州专门成立人才服务银行,为高层次人才提供300-1000万元不等的创业贷款,目前已提供授信支持10亿元。杭州也已成为与“北上深”齐名的中国四大创业城市之一。


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 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供图

   实干聚才:走向国际引外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也当看到,扎实的产业基础、实干的工作作风,是杭州高层次人才流入居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2016年杭州GDP达11050亿元,增长9.5%,增幅居中国副省级城市第一。该市已形成了以信息经济为引领、高端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这种产业基础也让人才流入的价值不断散发。仅2012年至2016年,杭州引智成果转化新增产值共计183亿元,利润超36亿元。

  显著成绩背后,杭州以“实干”之风服务人才、当好“店小二”也是重要因素。

  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博士王孟秋说,其将“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控制整合技术”项目落户杭州时,从企业注册、税务登记到申请免费场地支持、人才公寓等,都是人才部门的“店小二”跑腿办好的。

  据了解,杭州市委组织部专门出台《关于当好“店小二”优化人才服务的意见》,为重点人才和团队提供代办服务等,去年帮助人才解决各类问题1600多件。

  “我们还开发了杭州智慧人才平台,为人才提供在线项目申报、创业资源推介、人才活动交流等在线‘店小二’服务。”张仲灿说。

  实干还体现于该市的政策制定和平台打造方面。

  杭州推出“人才新政27条”和人才“若干意见22条”。其中,对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硕士发放每人2万元,博士每人3万元的生活补贴等政策深受人才欢迎。

  该市也积极打造“两核六极多点”平台推动人才集群发展,在硅谷设立引才工作站、举办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创客天下·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打造两个国家级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和杭州未来科技城等都是杭州的生动实践。

   包容开放: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

  促使杭州人才国际化推进明显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包容。

  “杭州包容的文化渗透在每位老百姓的血液里,让创业者充满了获得感和尊重感。”杭州绿盛集团创始人、澳洲学成归来的林东,从食品行业向海洋能领域转型时,在别的城市遭到了冷遇质疑。但他清楚地记得,“杭州人竖起大拇指,赞我有梦想了不起”。

  如今,其带领团队研发的世界首台3.4兆瓦LHD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成功发电,标志着中国在海洋潮流能利用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林东说,他感恩于杭州的包容。

  杭州包容的城市精神,还存在于宽容失败的态度中。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表示:“杭州要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人才为本,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形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创新生态。

  以杭州发布的《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为例,其明确了创业失败时呆坏账的核销办法,如由创业担保贷款风险基金、担保机构、经办银行分别承担30%、50%、20%的贷款损失,减少创业者“后顾之忧”。

  包容,也彰显于杭州愈加面向国际的胸襟,努力强化政府服务国际化的“软环境”和硬件配套国际化的“硬环境”。

  “软环境”方面,杭州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府运行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接轨国际化。其还建立起涉外事务管理负面清单制度,下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权限,进一步完善出入境管理与服务等。

  而“硬环境”打造上,杭州引进、打造了杭州国际学校、贝赛思国际学校等。浙医二院国际医学中心、邵逸夫医院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国际医疗中心等已投入运营,外籍人员在杭就医保障得到极大提升。

  努力仍在继续。张仲灿强调,人才国际化是城市国际化的支撑,也是推动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前提。接下来杭州将试点建设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并且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小镇、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开放式创业街区等。

  “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打造全国领先的人才高地”……关于人才,杭州正写下新的故事,也可以预见,其弥足珍贵的三大特质,也将让更多人才在此诠释价值所在。(完) 【徐施宏】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