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言高等教育也需“供给侧改革”

08.03.2016  08:52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江耘)“企业要调结构、要转型。高校也一样需要。”全国人大代表、绍兴文理学院院长叶飞帆在两会上提出,要大力推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学校的转变,并表示其实质也是“供给侧改革”。

  叶飞帆认为,过去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发展更多着眼“向内”,而不是“向外”,“往往是这样,一个学校里面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开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教师的专业力量强,什么专业招生的名额就多。”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问题就慢慢产生了。“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现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的对接不匹配,这是直接关系。”叶飞帆说。

  据其介绍,2014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4%,而同期全国只有37%。叶飞帆表示,“从数量和规模上讲,浙江省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高等教育大省。但是我们还远不是高等教育的强省。”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同时也提出了普通本科高校要向应用型学校转变。在他看来,这毫无疑问是对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质量提出了要求。

  “首先要讲质量,讲满足需求,只有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跟社会需求相对接,这样的质量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叶飞帆用了一个比喻,就好比企业生产了很多产品,堆在仓库里面。质量很高,但市场并不需要,这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一方面要更加紧密地对接地方需求,抓专业结构改革。另一方面,依然要避免‘把加强应用和提高水平这两者对立起来’这个误区。”叶飞帆提出,希望国家也要进一步对经济发达,但高等教育还不够发达的地区加大经费、项目以及政策等支持力度,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部高级经理徐小平还认为,现有应用型大学大多没有放开自主招生权,也没有对课程设置的自主权,这些都造成了现在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现实需求脱节的根本原因,并建议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让学校明确企业的需求非常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诚忠也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并认为高校应跳出模仿名校、执着于“985”“211”名头的怪圈,形成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