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诺曼底登陆的浙江老兵
杭师大教授回忆父亲在欧洲盟军的二战岁月
2006年,手捧鲜花与勋章的黄廷鑫老人。
黄廷鑫留下的望远镜。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记者与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山松约定,在杭州文二路求智巷的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宿舍见面。这里是黄山松的父亲黄廷鑫老先生的故居。
2006年7月5日,省外事办大厅内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授勋仪式。时任法国驻上海总领事薛翰受法国驻华大使之托,代表法国政府将法国最高荣誉勋章“荣誉勋位骑士勋章”戴在了一位88岁高龄的中国老人胸前,并说:“这枚勋章同时表达了对所有参加过这场战役的中国人的感谢……1944年,在法国最困难的时刻,中国与我们并肩站在一起,法国不会忘记。”
这位老人就是黄廷鑫,当时中国大陆仅存的、曾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中国老兵。
3年之后,黄老先生去世了,幸而黄山松将父亲参加欧战的经历以口述史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并于2013年整理出版了《亲历与见证·黄廷鑫口述记录:一个经历诺曼底战役中国老兵的海军生涯》一书。
交谈中,黄教授将一个黑色的望远镜拿给我看:“父亲说,德国投降后,作为战胜国的军官,每人可任意拿两样战利品作为参加战争的纪念,父亲当时就拿了一个望远镜和一个德国战斗机上的时钟。”在黄教授小的时候,那个时钟还摆在家里柜子上,后来不知去向,而望远镜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为黄老先生经历那场正义之战后留下的唯一一件遗物。
随英国航母出征
1943年,24名中国军人被派往英国留学,时年25岁的黄廷鑫就是其中之一。抵英后他就读于英国海军的最高学府——位于伦敦的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1944年5月中旬,黄廷鑫与同学葛敦华被分配到英国皇家海军轻型航母“搜索者”号实习。
1944年6月2日深夜,“搜索者”号从英国贝尔法斯特港驶出,开往英吉利海峡的南端,任务是防潜与警戒。
在“搜索者”号上,黄廷鑫和葛敦华担任“副值更官”,负责观测航母在海上的角度和在编队中的位置。航母必须根据风向、水流来决定航行的状态,从而保证飞机顺利起降。同时,航母在航行时,值更官要时刻监视飞机换班、在天空飞行是否有异常等情况。
海上夜色苍茫,站在这艘能搭载25架飞机的航母甲板上,黄廷鑫隐隐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以往航母都是白天出港,这次为什么选在夜里?他没想到的是,因为这次出航行动,“搜索者”号将作为举世闻名的诺曼底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被历史铭记。
6月6日早上7时,黄廷鑫在舰上餐厅用餐,突然听到英国的BBS电台发布新闻:“我们的飞机已经在诺曼底实施空降。”餐厅里顿时一片欢腾。
诺曼底战役之后,“搜索者”号并没有返回英国,而是会同其他5艘轻型航母驶入地中海,参加盟军的南法登陆。登陆那天,海面上布满舰船,从航母起飞的战机直接对登陆作战提供空中支持,舰上的信号灯忙碌不停……黄廷鑫后来回忆说:“这一天是我自上舰以来最忙碌的一天。”
60多年后,时任法国驻上海总领事薛翰也回顾了这段历史:“尽管中国当年没有参加盟军的行动,但还是有几十位中国军官参加了诺曼底登陆行动,黄廷鑫先生还参加了南法登陆,为把法国的领土从纳粹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作出了贡献。”
1944年底,执行完一系列军事任务后的“搜索者”号回到英国。至此,黄廷鑫结束了在航空母舰上的实习经历。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柴田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