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哪最堵,究竟谁说了算?

04.12.2014  10:48

    国内一家知名的地图软件企业,昨天发布了第三季度中国交通报告,并列出了交通最拥堵的十大城市,北京、杭州、上海名列前三。

    这一结论不无道理。就拿杭州来说,拥堵确实让人闹心。不过仔细一想,杭州真的是全国第二堵的城市?这一报告的依据何在?

    目前并未看到该企业对调查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不过,今年以来,这一地图软件企业每个季度都会发布交通报告。从之前上海、重庆等媒体的公开报道看,该企业在制作拥堵排行榜时,以该地图导航软件的用户作为数据蓝本进行计算。具体调查方式为,选取大于2千米的城市快速路、主干道,选取早高峰(7:00-9:00)、晚高峰(17:00-19:00)时段进行统计。

    很明显,这一调查方式的科学性值得怀疑。统计数据来自该地图软件的用户,不知道有多少车主安装了这一地图软件,又有多少车主会在早晚高峰时启动该软件进行导航?该企业曾经对媒体表示,他们通常采集行业运营车辆如出租车、物流公司货车的数据,将车辆行驶信息,如时间、速度、坐标、方向等实时传送到企业的信息中心。不难发现,这一统计的覆盖面比较狭窄,很难具有代表性。此外,一般情况下,货车的行驶速度比小车慢,这并不代表道路不通畅。要是再遇到信号传输迟滞等技术问题,这种统计方式的科学性就大打折扣了。

    正是因为该地图软件的用户数无法进行城市间的比较,比如,某个城市因某种推广原因安装运用该软件较多,而另一城市安装运用该软件较少,其比值就不具备参照性。更何况这家企业选取城市部分主干道、依据早晚高峰时段的出行数据进行拥堵延时指数计算,只能说明某一时段、某个路段的交通运行情况。如果以此来概定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很难具有说服力。

    这已不是该企业第一次发布城市拥堵排行榜。每次榜单出炉,媒体的标题不外乎“中国最拥堵城市出炉”云云。其实,这只是该企业的一家之言,但看上去成了板上钉钉之事。这固然有媒体自身的原因,不过由此也牵出另一个问题:类似于城市拥堵状况这样的重要统计数据、重大公共信息,应该由谁来发布?

    公共信息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确保公众对社会管理、社会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公共信息的统计、发布,应当由掌握全面情况并拥有较强统计、调查能力的机构来进行。如果发布的内容不全面、调查方法不科学,会对公众产生很大的误导。

    当然,并不是说民间机构不能对公共事务进行统计调查,只是调查的方式要科学,样本要具有代表性,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在发布方式上,也应当进一步完善。

    信息时代,人们置身于信息的洪流中,各种信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何对信息进行甄别,怎样对重大公共信息的发布渠道进行规范,仍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王俊勇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