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达标保鼎争先确保继续走在省市前列
莲花溪水上生态运动会皮划艇比赛
乾潭镇污水处理厂
三江口渔业村水清岸绿
寿昌江综合整治工程
航头乌龙村“民间监理”在检查
科学治水、铁腕治污,重生态,促转型。自2014年被授予全省首批“五水共治”工作先进县(市、区),成功捧得“大禹鼎”以来,建德市将荣誉作为动力和新的起点,保持决心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打造“清三河”升级版,深化区域共治机制,首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德模式”,推行全民同心护水,构建全域水文化。截至目前,全市20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Ⅲ类及以上水质达96%,Ⅱ类及以上水质达75%。其中,55条主要河道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提升30.9%;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有46条,提升43.6%。
★全面升级,量身打造“清三河”2.0版
“抓小鱼,翻螃蟹,这是我们童年的小天地啊!”李家镇长林村叶爷爷津津有味地回忆,“如果在两个月前,看着一潭黑水是绝对想象不出那种情景的。”
原来,今年建德对100座村庄池塘开展整治工作,具体实施清淤疏浚、建设护岸护栏、绿化美化以及排死水引活水等工程,现已全面完成。看着身边池塘黑水变成绿水,恢复了往昔的生机,群众甚是欣喜,纷纷为治水点赞。叶爷爷开始憧憬:“以后可以带孙子来池塘边游玩了。”
在全域河道基本实现Ⅲ类及以上水质后,建德追求好山好水的脚步并未因此停下。今年建德全面升级“清三河”2.0版,在原先“一河一策”的基础上,健全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全市205条河道全面设立河道警长,建立河长工作巡查、通报、投诉、考核等制度。统一印发《河长工作日志》,开展“清三河”专项督查11次,检查河道370余条次,河道治理问题34处,通报情况14期。每月公布205条河道、218个断面水质取样监测和数据,实行水质三色预警,启动河长约谈程序。实现乡镇河长、分管领导、河长制联络员手机终端河道水质APP应用全覆盖,分期推进河道视频监控建设,一期实现覆盖43条主要河道47个点位。同时将“清三河”工作的触手向沟渠池塘延伸,绘制一村一图水系清单,细化一村一表治理项目,落实一渠一长责任主体,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全面完成整治。
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项目涉及11个乡镇(街道)的8条河道、42个排污点位,目前综合进度98%,年底前全面完成。
★应纳尽纳,城乡污水实现源头管控
如今,走进大慈岩镇双泉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在一处终端池旁,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施工人员正在用铁锹、锄头进行覆土。在另一处终端池内,掀开出水口窨井盖,可以清晰地看到经过终端池集中处理达标后的水向外排放。
在新安江街道明珠路上,人行道下都铺设了污水管。据该路段上的一位店主唐女士介绍,污水管没铺之前,雨污不分,经常发生堵塞的情况,一到暴雨天还会污水外溢,又臭又脏影响生意,污水管的铺设让明珠路告别了污水堵塞甚至外溢的困扰……
建德开足马力,牢筑“地下截污长城”,拒绝让污水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今年以来,全市推进9座污水处理厂新建、提标改造,开展集镇截污纳管“百日攻坚”行动,实现应纳尽纳,新增污水管网75公里。同时,实施马南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电镀产业生态园废水集中处理工程已投入试运行,五马洲工业集中污水处理厂扩建一期工程正在施工,马南园区及大洋区块污水管网、集中供热、危废集中处置等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中。在去年完成14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后,今年实施的88个村也基本完工,已改厕16651户、铺设管网772公里、完成终端池280座,实现232个行政村全覆盖。
★治转同步,生态效益拉动经济增长
水岸同治,标本兼治,以治促转,治转同步。目前,建德已全面完成“七大行业”整治提升,其中化工、电镀行业整治提升已通过杭州市验收,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工作有序推进,五马洲电镀废水集中处理工程投入试运行。同时,推进“五大整治”,即酸洗、磷化和灰钙、水泥行业,制采砂场行业,矿山污水排放,城区餐饮、洗车、石材加工以及河道生态等整治,年内完成。水资源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总投资额超过40亿元,涉及大健康、新能源、“互联网+”、休闲旅游、新型建材等领域的招商项目入驻建德。
建德纵深推进两转型,做到一、二产业同步治转,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动畜禽养殖业向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关停养殖户3253户,拆除养殖棚115万余平方米,减少生猪存栏15万余头、蛋鸡存栏594万余羽,实现禁养区清零退养,共有2321户退养户转产转业。乡村环境变美了,催生了一大批美丽产业,如美丽乡村生态游、农家体验休闲游、四季水果采摘游、文化古村民俗游等,树立了“农夫山泉故乡、果蔬采摘天堂”的建德乡村旅游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环。
清清溪水石板路,白底黑瓦马头墙,绿树红花道两旁,文化长廊韵味足,渔民婚礼江上闹。“村民开店原来收入3万~5万,现在收入10来万,打麻糍的老板已经赚到50万了。”地处三江口的三都镇渔村,原来有个臭气熏天的垃圾丢弃场,自从“五水共治”启动后,镇里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整治环境,以景区标准引入“韩国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按照休闲采摘、美食体验、文化拾贝、生态风光的规划思路,新建了九姓渔民主题公园、五水共治景观湿地,2.8公里沿江景观游步道。现在,一到周末,渔村便游客爆满。令人期待的是,前不久,渔村与客商成功签订九里•三江精品民宿,一期计划投资2000万元,并准备用三年时间,将其打造成建德高端民宿的标杆。
★完善基建,工程治水增进民生福祉
“这里楼房的地下室原来一下雨就会被淹,现在不会了,积水全都顺着建好的暗渠排走了。”11月5日,下涯镇排涝水工程负责人在下涯的东入城口向记者介绍,“这边上还有150多亩农田,原本也容易被水淹,给群众造成损失,排涝工程解决了这些问题。”
崭新的管理办公大楼、建设完成的无阀滤池……在石郭源自来水厂内,基础设施建设、厂区设备安装、道路及绿化工程已基本完成。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水厂已准备验收并投入试运行,自来水厂建设完成,可以解决镇上24个行政村3.48万人的饮水问题。
治污先行,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四水联动。五水共治的终极目标是增进民生福祉,这一点在如今的建德上下,早已成为共识。
防洪水方面,完成梅城大坝二期工程;完成堤防建设16.46公里,农村河道综合整治30公里;完成27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
排涝水方面,完成管网清淤60公里,完成5处城区积水改造;完成乡镇(街道)清淤整修2处,建设排水工程10余处。
保供水方面,解决4万余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乾潭镇饮水工程,配合千岛湖配水工程。
抓节水方面,新建灌排渠道约30公里,11处引水堰坝建设,完成高效节水建设10万亩,完成节水器具改造600户。
★长效管理,五化同步建设美丽城乡
“老胡,这可是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环境,人人都该出一份力啊!”一大早,杨村桥镇路边村党总支书记洪平就来到村民家里,为的正是该镇的试点工作——收取农户的环境卫生费。4月中旬,镇里开展乡村环境长效管理试点,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理念,推进全面参与机制的建立,这项惠民工程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配合,环境卫生费收取超额完成,达到任务的118.5%。“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杨村桥镇通过招投标方式,将全镇6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终端长效运维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给第三方,采用常规加新型相结合的模式运维试点。
建德市以杨村桥镇乡村环境长效管理和建立全民参与机制试点工作为契机,建立健全乡村环境长效运维机制,并在全市推广,统一运维村庄环境卫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一日一保洁、一周一巡查、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将五水共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全市收取乡村环境卫生费360余万元,初步形成“我受益、我付费,我参与、我监督”的村民参与格局。同时,出台并实施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畜禽养殖长效管理、涉水排污行业长效管理等20余项机制,全市多家污水处理厂采用政府托管模式,由水务公司统一专业化管理,实现乡村环境洁化、美化、序化和长效管理制度化、常态化。
★推陈出新,突显实效提升建德模式
五水共治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建德市自始至终坚持创新思维,不断推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助推治水项目顺利实施。
构建全域水文化:形成“水之源、水之美、水之道、水之亲、水之仁”系列,使五水共治成为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成功举办C9高校龙舟赛、中国大学生帆船锦标赛、浙江省首届生态运动会(建德站)等赛事;发展水产业,如农夫山泉、青岛啤酒、致中和五加皮、新安江玉温泉、三江口帆船基地等,成为建德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化区域共治机制:继续与桐庐、兰溪携手作战,联合制定年度计划,完善定期交流机制,建立微信平台,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与问题,做到无缝对接。
强化严督实查:坚持和深化“督查考核、曝光整改、排名通报、约谈问责”机制,持续加压鞭策,倒逼推动工作。今年开展督查675个点(次),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34份;曝光36期,曝光污染点45处。开展“清水治污•环境整治零点行动”,今年共行动67次,查封76家,立案18件,追究法律责任7人。
推行全民同心护水:通过宣传册、手机报、农民信箱等,宣传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开展河道结亲、先锋治水,农村党员固定活动日等河道保洁行动。坚持开门治水,向社会公布4个举报电话,通过公布五水共治举报电话和项目建设监督电话,敞开大门抓建设。
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德模式”:注重探索,开拓创新,做到严把“三个关口”、完善“五项机制”、深化“6+2”监管等,形成了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建德模式”,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推进。(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