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实践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16.01.2016  17:27

编者按

1月5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会上指出,要把握五个“统筹”,坚持创新为要,抓好牵引性强的重大任务,为“十三五”开局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要着力营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良好氛围,牢牢把握“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深入宣传“五大发展理念”,宣传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实践要求。为贯彻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进一步加深对“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实践的认识,本报特约了一组相关理论文章进行深入探讨。

■观点速读

只有把握好新常态下战略机遇期内涵“”和“不变”的辩证统一,切实用好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挥我国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

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的“十个更加注重”,就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上取得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五大发展理念”就是针对当前和“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

当前我国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

顺应新常态大势

把握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机遇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临大势贵在顺而有为,“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准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紧紧抓住形势变化所带来的战略机遇,科学谋划并推进发展,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

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首先要解决认识新常态的问题。新常态是我国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面对新常态下的新变化,再坚持粗放发展模式、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显然行不通了。必须看到,我国经济换挡降速,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内生动力潜力巨大;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但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改革红利稳步释放,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新旧动力转换处在关键期,但新的发展动能开始发挥作用,传统比较优势在改造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新常态蕴藏着新机遇,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只有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新常态下战略机遇期内涵“”和“不变”的辩证统一,切实用好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挥我国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引领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

认识新常态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的“十个更加注重”,就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即:“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这就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增速有多快,还要看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多好。这样的转变,是工作要求和侧重点的变化。顺应新常态这个大势,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就能有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相互促进

引领新实践开创新局面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科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绘了我国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的迫切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建议》的精髓和主线,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行动指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上取得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五大发展理念”就是针对当前和“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其中,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自觉用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实践,奋力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五大政策”“五大任务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但经济持续发展也面临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之作为完成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我们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克服困难、闯过关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着力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指明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思路。“五大政策”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宏观政策要稳,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要准,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微观政策要活,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改革政策要实,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底线。把推进结构性改革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通过改革创新破除发展障碍、增续内生动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经济社会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作者:黄中平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