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互联网金融网络与信息安全,助力互联网金融管理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组织开展专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积极探索创新,出现了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众多业态,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激发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非法集资、诈骗、洗钱等诸多风险与潜在隐患,对金融安全甚至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产生巨大威胁。根据网贷之家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问题平台数量为268家,其中“e租宝”非法吸资500多亿元,涉及投资人约90万人,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通讯诈骗案件59万起,同比上升32.5%,共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22亿元。
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领先省份,浙江省通信管理局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部署,结合互联网行业监管实际工作需要,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研究,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成立研究团队,组织对省内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企业进行详细调研,对互联网金融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专题研究将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划分为孕育(2005年以前)、萌芽(2005-2011年)、快速发展(2012-2013年)、渗透普及(2014年至今)四个阶段,提出互联网金融面临非法集资等互联网金融犯罪、流动性、网络与信息安全三方面主要风险,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情况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工信部和其他部委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金融管理的政策建议。专题报告中建议工信部坚持“立足职责、加强协同”,着力强化准入管理、基础管理,着力提升打击非法集资技术监测处置能力,着力做好网络安全环境治理和打击电信诈骗工作,着力推动从业机构安全能力建设,着力构建信息共享机制,着力完善信用评价、投诉举报等社会监督机制,探索构建面向融合创新的“互联网+”业务监管体系,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专题研究同时也为国务院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相关部委加强互联网金融管理,合力构建“齐抓共管、密切协同”工作格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浙江管局后续将继续密切关注国内国际互联网金融最新发展态势,及时开展跟踪研究,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其他部委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