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互联网大会到信息经济 草根经济有望二次突围
中新网乌镇11月20日电(见习记者 倪晨琪)11月20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进入第二天。中外各界领袖对“网”“论剑”,让安宁的水乡“内心躁动”,互联网从此成为乌镇的又一“金名片”。而乌镇的发展是浙江新经济、新常态下信息经济的一个缩影。从乌镇到浙江,信息经济布局或成为这个草根经济大省的二次“突围”。
此番借机互联网大会,乌镇的每一个角落都呈现出千年古镇文明与新时代互联网的融合:二维码扫描牌在各店铺的古典门窗上摇晃;吃穿住行都可以通过支付宝完成;景区实现4G网络的无缝覆盖,能允许超过5万人同时通过4G网络上网;还有面向老年人的智慧体检系统、终端报警系统、智能家居系统……
乌镇,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传统与现代、慢生活与高新技术、小镇和世界,互联互通。
而从乌镇出发看整个浙江,布局信息经济,利用互联网、依靠互联网发展经济的讯号无处不在。
杭州市滨江区从几个街道的规模,通过发展高新企业,一跃成为和北京海淀、深圳南山齐名的“中国式硅谷”;金华,一个三线城市,山多地少,资源先天不足,却依靠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互联网经济模式,逐渐走出一片“蓝天”;浙江全省在全国率先开展20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敢为天下先的浙江人,继承改革开放阶段勇于走出去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勇敢、继续创新。
而阿里巴巴、网易、9158等互联网大企业在浙江这片土地的成功,让其溢出效益愈发明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些企业的成功带给浙江的不仅仅是产出及税收,更多的是人才的培育及创业创新的精神传递,更大的效益是长期性、可持续性的。
浙江省省长李强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既能规避浙江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的劣势,又能放大浙江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
李强在会上也坦言,自己为浙江能诞生阿里巴巴这样伟大的企业而自豪。而阿里巴巴为什么诞生在浙江?浙江为什么多次产生中国大陆的“首富”?
李强的答案只有一个字——人,因为浙江人具有“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独特精神。
“敢为天下先”是浙江人的“金名片”,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占据经济的90%以上。凭借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依靠浙江民营经济的灵活体制及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浙江通过制造业率先走出去,创造了经济的一次辉煌。
但,时代在变化。低端制造业的再生产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的需求,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浙江的制造业进出口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新时代下,浙江传统经济模式亦面临考验和调整。
李强对此表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中国的机会,更是浙江的机会。浙江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几年遭遇了“成长的烦恼”,根子在于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而在‘互联网+’的时代,通过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渗透、融合、颠覆,既能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升级,也能催生新兴产业实现转型,推动存量提升和增量发展,真正实现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李强说到。
官方数据显示,去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到3.75万亿元,居全国第4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连续13年和29年在位居中国大陆省区首位;中国大陆民营经济500强当中,浙江入榜数已经连续16年在全国位居第一位。
同时,在浙江注册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经突破405万户,也就是说,平均不到14个浙江人就有1个老板,45个浙江人中就有1家企业。
浙江的互联网产业,在这片创业创新的“土壤”里生长。而抓住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是被动、更是主动,是草根经济的二次“突围”。浙江信息经济正悄然兴起。
据统计,浙江现有3300万网民,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三;有24万家注册网站,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中国行业网站百强中,注册地在浙江的占40%。
2013年,全国约有85%的网络零售、70%的跨境电子商务及60%的企业间电商交易都是依托浙江的电商平台完成。
目前,浙江IT产业年均发展速度都在25%以上,2013年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1000多亿,全省信息消费规模已经达到将近1500多亿人民币,居全国前列。浙江还是全国唯一一个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国家示范区。
李强指出,对于政府来说,就是要当好“园丁”,营造更加适宜的“气候”,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集聚更多更优的“种子”,让创业创新的激情竞相迸发,让一棵棵小树苗“茁壮生长”,最终形成浙江的“互联网经济丛林”。
“思路决定出路,顺势才能有为。现在,浙江完全有可能抓住互联网崛起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给浙江经济再次腾飞插上‘新翅膀’。”李强对浙江互联网经济抱以极大希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