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互联网+"全民阅读:传统阅读数字阅读齐发力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全民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其中,尤以实体书店的坎坷命运和数字阅读的迅速普及引人关注。
那么,伴随着阅读形态、媒介和载体的深刻变化,实体书店能否逆势上扬、绽放“第二春”?数字阅读又有哪些新趋势、新方向?接下来,在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字阅读间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又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实体书店迎来“第二春”
24小时书店,是三联韬奋打起来的一面旗帜,也是实体书店“活下来”“活得好”的典范。“三联韬奋书店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052万元,同比增长58%;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30%;日均客流量500多人,同比增长68%,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张作珍说,基于这样的成绩,三联书店决定在已有的一家24小时书店的基础上,再开一家24小时新店。
这一消息,无疑为其他实体书店注入一剂强心针。我们看到,就在三联韬奋茁壮成长之时,深圳、青岛、杭州、郑州等地的20多家书店也陆续在夜晚点亮了阅读的灯光,24小时书店的概念也正日益普及。24小时书店不是一个概念性的符号,而是推进全民阅读的有力形式,三联书店原总经理樊希安表示,“一是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环境;二是让阅读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三是让年轻人在夜晚有了一个安顿心灵的精神港湾。”
实体书店发展的春风也吹到了民营书店和私人图书馆。开办私人图书馆的北京第二书房馆长李岩,已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将第二书房从1家扩展到如今的10家。“父母学堂、儿童书馆”是李岩对第二书房的定位,如今,坐落于北京西城区的金中都第二书房已经成为周边父母和孩子们名副其实的“第二书房”。
李岩介绍,金中都第二书房之所以能开起来,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扶持、资金帮助,加上阅读推广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当然也离不开书店经营者对实体书店的坚守、对实体书店功能的拓展与变革:精美布置阅读空间、精心挑选优质书籍、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专家讲座、读者沙龙、利用新媒体宣传全民阅读、利用众筹模式进行新项目建设……
“一个影响一个,再影响一群,让更多的孩子在图书馆编织自己的梦想”,把全民阅读的希望种在孩子们的身上,李岩满怀信心。
“互联网+”“加盟”全民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知识传播的途径增多、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2013年,有44.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41.9%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有专家指出,数字阅读正一步步成为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抓手。
外研社社长蔡剑峰对此分析,传统阅读将更适合于思想性强、具有收藏价值、适合反复阅读和高度吸收的阅读过程,是一种“情感体验”。而新媒体阅读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现阶段普遍的快餐阅读,在于提供高附加值的阅读服务,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从一个知识点链接到更多领域,不断增值、承载、丰富,是一种“知识获得”。两者互为补充,从而为全民阅读构建起一个各有所长的良性生态。
当当网CEO李国庆日前表示,去年当当电子书下载6000万册,今年当当读书(手机客户端)平均日阅读时长已经50分钟。全民阅读将成为当当网的新目标,当当将从普及全民网购图书向推动全民数字阅读发力,因为中国已有6.5亿网民,手机阅读用户超2亿,这是新的全民阅读阵地。
“全民阅读的推广需要充分考虑‘互联网+’浪潮的影响,数字阅读将大大加快全民阅读的普及,也将用科技手段缩小阅读的‘贫富鸿沟’。”当当网宣传总监徐淳讲道,当当的2014年图书消费报告显示,全国图书消费严重不均衡,一、二线城市图书消费占到70%以上,广大农村地区人均年均购书不到1本。“我们认为,单纯依靠纸质书的补充,无法彻底改变农村和偏远地区阅读资源缺乏的现状。而与纸质书相比,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24小时为用户提供阅读内容。去年当当网电子书下载量突破6000万册,其中将近50%的用户来自二、三线城市。数字阅读的另一个优势是有效地降低了阅读成本。比如,当当目前有1/3的电子书是免费的,收费的电子书平均价格不到4元,只是纸书的1/10左右。因此,数字阅读的发展将为提升全民阅读数量和质量创造强有力的技术条件。”
徐淳介绍,“当当将在产品和内容等方面协力推进。产品层面,核心打造当当读书这个数字产品,进军教育等数字阅读的真空地带;内容层面,将形成以版权为核心的生态链闭环,以内容创作和版权包装为源头,创新运营实现用户的消费与互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社交互动来指引内容创作。”
全民阅读仍须全民参与
“毋庸置疑,新媒体阅读已经走过‘试验’阶段,成为一种既定‘事实’,可以说,除了那些新媒体的原住民以外,越来越多的纸书拥护者开始适应并习惯新的阅读形式;而在另一维度,2014年全国实体书店零售额由前两年的负增长扭转为3.26%的正增长,证明了纸质书销售量也在扩大,大大小小的绘本馆如星星之火、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扩张也受追捧”,蔡剑峰表示,这样蓬勃的现状为全民阅读照亮了未来。
然而,实体书店和数字阅读的发展道路并非无可挑剔、一马平川。
樊希安指出,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核心是改变了传统书店单纯的“卖书功能”,而是锁定了卖书、读书和服务阅读的总体定位,以舒适的条件和服务营造读书氛围、着力阅读功能的构建和深化。然而,仅仅满足于现状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要让24小时书店拥有更加持续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拓展服务功能和层次。
张作珍谈到,三联将把24小时书店作为一个品牌战略来经营。制定规范统一的服务规则,统一规划、精心布局全国的24小时书店建设,探索品牌参股、资本运作的模式,成为三联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另外,张作珍还透露,三联书店也正积极寻求开发数字阅读,从而在全媒体时代实现积极转型。
“开办私人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综合考验着我们的专业精神、服务精神和创新能力,希望政府继续探索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事业的路径与合作方式,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为全民阅读尽一份力。”李岩介绍,已有不少地方政府愿意拿出闲置的公共场地邀请第二书房进驻,从而实现既把沉淀的物业资源变废为宝,又为市民提供更高品质和差异化的文化服务,激活社会的文化内需。
对于数字阅读,蔡剑峰强调,目前的数字阅读被技术主导,短期内看上去生机勃勃,实则并不利于持续发展。首先,依托技术搭建的新媒体阅读,缺乏优质的阅读内容和对阅读服务专业性和体系化的积累。其次,新媒体阅读尚未建立起规范的运营规则,在知识产权、商业模式等层面需要进一步健身。“而这些数字阅读日益凸显的问题,为传统出版社提供了作为之处。以外研社为例,我们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是对于教育和阅读规律的把握,是在教育出版和文化交流领域数十年的耕耘。当前,外研社全力打造的外研新书店即将面世,目标是打造一个文化创意空间,不仅要成为外语学习者的聚集地,还要为外研社的内容出版提供第一手信息。”
“围绕数字阅读,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盗版的普遍存在,盗版很有可能会摧毁这个新兴领域健康的明天。我们希望政府向社会明确,不管是多大的企业,不管是不是科技巨头,盗版都是红线。”徐淳说,期待政府鼓励社会力量推动数字书的内容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以创客的方式提供优质内容。
阅读虽是个人行为,而现阶段国家可以为推进全民阅读进行顶层设计,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采访中,专家们表示了一致的看法,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支持,还是规范内容生产、进行版权保护,都与阅读立法紧密相关。2015年1月1日,我国首部地方全民阅读法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正式实施,大家为此十分振奋,也期待着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尽早出台,为全民阅读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大环境。
祈盼,书香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