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泰斗沙孟海在当下书坛有何意义?纪念活动策划中
记者从近日在宁波鄞州举行的“浙江省书协沙孟海研究委员会2018工作会议”上获悉,2020年,恰逢沙孟海先生诞辰120周年。为此,本着“打造浙江文化品牌,彰显沙孟海学术精神”之宗旨,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沙孟海书学院、沙孟海研究委员会等将推出一系列纪念活动,通过学术论坛、文献特展、品牌展、邀请展和研究特刊等学术活动和多元化的载体,全面弘扬沙孟海先生的学术精神和艺术品格,深入彰显浙江的历史文化精神,进一步推动浙江书坛大发展大繁荣。
目前,各项活动正在紧张而有序地策划中。来自全省各地沙孟海研究委员会的同道们,聚集沙孟海书学院畅所欲言,分别就沙孟海研究课题、展览策划、网络推广、编辑出版等议题,以及沙孟海书学院重建工程、“第二届沙孟海学术研讨会”组织筹备和《沙孟海研究》办刊思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地讨论。
沙孟海(1900—1992)作为中国现当代书坛巨擘,著名的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文史学家和艺术教育家,一生亲历民国以降二十世纪中国书法(篆刻)发展的风云际会,展开了以学术涵养创作的人生道路。尤其在书学、印学两大领域,于创作与研究两端取得非凡成就,是20世纪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标志性人物。
在景色宜人、风光旖旎的东钱湖畔,一座青砖碧瓦、具有民族特色的三层楼房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连同周围的建筑群,古色古香,袭来一股书卷之气。“沙孟海书学院”花岗石院额矗立于楼的正门。院内有山有水、绿树成行,尤以垂柳为主要造景植物,总称“万柳园”。
1992年10月10日,沙孟海在杭州逝世,根据沙孟海遗愿,他的陵园——“砚镜台”即安葬于书学院西侧一万余平方米的山坡上。墓道、墨瀚亭、石刻书本、巨大黑色花岗石砚台、石屏风墙等似墓非墓,充满艺术气氛。为表达对沙孟海先生的缅怀之情,传播他的求知精神,当天来自沙孟海研究委员会的30余位书道同仁,齐聚位于书学院小山坡上的沙孟海墓园,并排站立墓前为沙老鞠躬致敬。
沙孟海先生是当今国内书坛泰斗,也是浙江书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财富。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沙孟海研究委员会主任赵雁君说,一直以来,浙江对沙孟海研究从未间断。2010年,就在沙孟海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项目的《沙孟海全集》在杭州首发。共七卷十二册,其中《书法卷》三册、《篆刻卷》一册、《书学卷》一册、《印学卷》一册、《文稿卷》一册、《书信卷》一册、《日记卷》四册。历时3年编纂的《沙孟海全集》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研究沙孟海先生的文献图录资料,对于深入研究沙孟海以及反思现当代书法艺术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沙孟海书学院编辑出版的《沙孟海研究》则是一本集艺术评论、人文故事、学术探讨为一体的刊物,对传承、弘扬、光大沙孟海先生的艺术成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每三年一届、以书法泰斗沙孟海命名的全浙书法大展是浙江省最高规格的综合性书法展览,它以名人效应为动力,以大师楷模为目标,已成为推动浙江书法发展的活力载体和品牌展览,也成为浙江书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出精品的有效途径。
“但这一切,还远远不够。”赵雁君表示,贵在谋划,重在落实。浙江省书协沙孟海研究委员会的同仁,要以2020年“沙孟海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契机,对沙孟海先生的研究要用踏石留痕、抓铁有印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和落实,加强资源整合,借力网络技术,丰富活动形式,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承担起专业引领职责,不断传承和弘扬沙孟海先生的书法艺术。
翰墨香凝干秋绩,柳荫育成万杆绿。艺术是永恒的,沙孟海先生以其毕生的追求,为人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万分珍贵的,犹如一束绽放的艺术鲜花永远盛开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