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书 山东浙江青年书法家作品对话展

20.09.2017  19:29

  “琅琊洗砚,会稽流觞”的书圣王羲之,将书法推向极致的同时,也将浙江与山东紧密地连接在一起。9月19日,由山东省青年书协与浙江省青年书协共同主办的“与心徘徊—山东·浙江青年书法家作品对话展”在杭州国画院美术馆开幕。两省青年书协各自遴选出30名书坛精英,每人一幅临摹作品,一幅创作作品,共展出120幅作品,并汇集成册,以飨诸位读者。

  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境内最大的河流是钱塘江,因江流曲折,故称浙江。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又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才子佳人更是层出不穷。魏晋风度,羲献独领风骚,又有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继之,苏轼、蔡襄皆知杭州,再从西泠八家到赵之谦、蒲华、沈曾植、吴昌硕、马一浮、鲁迅,再到建国后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先生指教浙江美院,开新中国书法高等教育之先河,培养才俊无数,代代相承。观浙江青年书坛,书风多样,取法严谨,根植传统,疏放妍妙,其中不乏得二王法乳之精髓者。浙江青年书协近年来,志于翰墨,立足浙江,多次组织考察、访碑、展览、研讨等活动,更有“温州书风”披金戴银,轰动书坛。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齐鲁文化历史悠久,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古有以汉碑为代表的丰富的石刻书法艺术牢牢地“铭记”在齐鲁大地上,曲阜汉隶、任城王墓黄肠刻石、邹城四山摩崖刻经、东平北朝佛教摩崖刻经、莱州云峰山刻石、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巍然屹立于中国书法史上;今有山东大学、山东艺术学院、聊城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书法学专业,成为全国书法高等教育的重镇。观山东青年书坛,书风朴厚雄强、生拙茂密,透露出山东大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气,也多有奇崛恣肆、荡气回肠之作。

  书分南北之论由来已久,阮元曾提督山东学政,游览名泉,考证金石,分别作《小沧浪笔谈》和《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有着深入的了解,并对山东金石学兴盛贡献巨大,后又任浙江学政与浙江巡抚,经集训诂之外作《两浙金石志》,更有《北碑南帖论》《南北书派论》。除以地域、书家区分之外更以书体论之,“南派及江左风流,长于尺牍,减笔至不可识。而篆隶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又云“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居其胜。”其后经包世臣、康有为诸人推波助澜,由尊碑扬帖到尊碑抑帖,再到扬碑贬帖,碑学之风席卷全国。至沈曾植、于右任、谢无量、萧娴等人,碑帖兼容,蔚然大观。

  当代书法乃承接民国之脉络,多元性和开放性是书法发展的必然。碑学以其丰富生动而备受关注,对碑学的深入发掘与研究,是当代书法发展的源头活水,与帖学中呈现出来的俊逸超拔的文人情怀互为体用、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