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正当时——乡村振兴战略下做好小城镇整治工作的思考
6月4日,省委书记车俊在省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浙江乡村振兴要走在前列,首先必须在理念上走在前列,把美丽城镇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研究透、解决好如何完善城镇功能、彰显城镇特色,如何发挥城镇集聚和带动效应,如何强化乡镇统筹能力等问题,打开乡村振兴新天地。”因此,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在浙江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中站位非常特殊、责任非常重大。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下做好小城镇整治,必须把握规律性、强化系统性、富有创造性。
要把握规律性
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从去年通过省级达标验收的465个乡镇,特别是113个省级优秀乡镇来看,小镇城整治工作抓得好的乡镇,都有5个“始终坚持”。
始终坚持高位推进。 如在组织领导上,杭州将小城镇整治列为“六场硬仗”之首,并将整治办与“三改一拆”办两办合一;绍兴市将小城镇整治纳入“八大战役”之中;衢州市32位市领导一人挂联一个乡镇;余杭区整治办增加土地盘活和招商引资2个专项组。在经费保障上,杭州市打破市、县财政体制障碍,3年安排3.7亿元市级资金支持整治行动,全面覆盖10个区县(市、管委会)所有149个小城镇;宁波市级层面设立了近4亿元的专项补助资金;舟山市确定3600万专项资金以及整合新农村建设等补助资金约6亿元用于3年小城镇整治;台州市2018、2019年计划达标63乡镇整治资金基本拨付到位;德清县设立“美丽城镇”建设专项补助奖励基金,已拨付到镇资金6.09亿元。
始终坚持谋定后动。 这个“谋”包括谋定规划和谋定要素保障。如在要素保障上,金华市出台土地保障政策,优先保障小城镇整治用地需求;嘉兴市将拆违和低效用地企业腾退统筹结合起来,实现腾笼换鸟,全市70个小城镇平均拆出和腾出土地空间228亩;衢江区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385.49亩,盘活存量用地216.76亩优先用于小城镇整治。又如在谋定规划上,建德通过整治规划,将尘封已久的寿昌西湖,暗沟变居了明湖,并充分利用4000多平方公里的空域管制权限,培育了一个业内很有地位、全省最好的航空小镇。
始终坚持拆整破局。 快进慢进在“势”。势在必行才能势如破竹,许多地方在整治中咬住拆字不放松,咬住整线不放松,咬住里巷整治不放松,大造整治氛围,取得很好效果。如镇海区骆驼街道结合棚户区改造项目,今年已拆迁31万平方米;磐安县对集镇村违章房、危旧房、一户多宅、附房实施“四清零”,为集镇建设提供空间;衢州市小城镇整治办与三改一拆办联合出台了《“十必拆”和“十必整”通知》。
始终坚持项目为王。 活力魅力在“态”。这个态包括形态、生态、文态和业态,各地根据“形态上补短板,生态上显特色,文态上强融入,业态上重活力”的思路,谋定了一大批整治类、建设类和特色提升类项目。如丽水市将乡镇根据规划定位和发展方向分为“旅游小乡镇”、“农耕小集镇”和“工贸小城镇”;金华市出台《金华市小城镇“文化长廊”建设标准》;舟山市突出海岛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禀赋,把“海岛渔韵”落实到具体项目中;临安区建立“工匠”管理体系,汇聚全区木工、泥工等技术工种,作为小城镇整治的主要力量。
始终坚持治理跟进。 有序在“管”。在公众参与上,湖州市采取公开评审方案、满意度调查、镇民包干、邻里劝导、志愿服务等方式,齐心合力开展整治工作;临安区推进镇街庭院整治,开展美丽庭院、秀美庭院、洁净庭院三类庭院评比,引导居民主动参与;淳安县瑶山乡制定啄木鸟行动,由党员代表和小学生代表组成的啄木鸟队伍对全乡环境找茬;鄞州区云龙镇推出志愿服务联盟,运用“时间储蓄”银行卡助力小城镇整治长效管理。在智慧管理和综合执法上,湖州制订了“长效十必检”实施方案,长兴县出台《“线乱拉”整治常态化考核机制》。
要注重系统性
系统性思维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做好小城镇整治,必须明确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对整治办而言,就是紧紧围绕“督、导、考”三大环节,综合运用“通报、约谈、问责”三大形态,动真碰硬,固强补弱,深耕督导,全力助考,力争督得深入,导得到位,考得科学。
常态“督”。 一要精准深入谋督查。督导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过硬的督导基本功,紧盯重点大决策、重点工作和重要领导批示谋督查。二要带着问题去督查。督查之前要做足功课,心中有底,督查之时,一针见血。哪壶不开提哪壶,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局部看全局,深入分析本质性、根本性、规律性东西,督到点子上,督到要害处。三要注重结合抓督查。督查与回头看、大调研大帮扶、整改相结合,形成工作闭环。特别要借助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30个督查组之力开展督查。四要强化创新抓督查。督查的对象,要从“督乡”转到“督市县”,落实责任主任;督查的方法,要从“纸质”转到“现场+”;督查的渠道,要从明察转到暗访。特别是督查要采取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的形式,直赴现场、直奔主题。五要严肃纪律抓督查。强化督查、交办、巡查、约谈、问责“五步法”,环环相扣,较真碰硬,咬定青山不放松,严肃责任追究,有效地震慑了各类环境乱象。要特别加强用好浙江卫视《今日聚焦》等栏目揭短亮丑,组织媒体记者开展督导跟踪报道活动,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监督体系。
强化“导”。 一要落实制度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迅速开展小城镇整治大调研大帮扶集中行动月活动,深化落实样板乡镇“双联系”制度,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全面查找各地整治工作短板,现场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着力破解各地整治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二要强化培训导。积极创新培训形式,坚持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传统培训方法与运用新媒体开展培训相结合,开展灵活有效的培训活动。以重点难点问题攻坚为重点,加强专题调研,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汇报会、现场会、点评会等,分析形势、沟通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三要树立典型导。配合制定相应的创建办法,对考核达标的小城镇,协同开展“健康小镇、畅美小镇、风情小镇、活力小镇、智慧小镇”的创建,着力打造一批有文化、有特色、有产业的样板乡镇。同时,配合开展立面整治、“线乱拉”治理、卷闸门整治等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编写可看、可学、可借鉴的整治范本图册,切实发挥样板典型示范作用。
科学“考”。 在创新考核方式的同时,坚持考核五原则。一要坚持考核底线。未编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当年度小城镇整治发生较大以上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专项整治考核不及格的,年度乡镇考核一票否决。二要坚持全域整治。明确小城镇考核范围以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为主要对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中核心整治区、重点整治区、一般整治区或类似的划定区域范围,与考核范围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三要突出重点。强化民生导向、产业导向、质量导向,考核指标设置力求精准反映小城镇整治成效,突出脏乱差消除,突出存量整治和增量管控,突出现场效果,突出民生改善。四要因地制宜。考核项目设置充分考虑乡镇的多样性、差异性、特殊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考核。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轻易搞“一刀切”。五要彰显特色。强调产镇融合、乡土材料运用、整治特色挖掘等,增加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新设自主申报加分项,防止破坏文化遗产,破坏自然生态,盲目截弯取直,盲目搞大广场、大草坪等现象发生。
要富有创造性
今年列入达标计划的乡镇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如:基础差,许多基础好的乡镇都在去年完成了整治,今年开始很多都是欠账多、整治难的乡镇;任务重,今年全省计划达标的小城镇560个,占到了3年总数的50%;要求高,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赋予了小城镇整治新的时代意义,也对小城镇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压力大,特别是各地受到防范金融风险政策等影响,在资金上面临严峻考验。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三农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发源地,浙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起步早、步子稳,走在全国前列,进入新时代,我省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继续当好排头兵和模范生。因此,要围绕更高质量整治、更有特色提升、更可持续发展,持续讲好“小城故事”。
要由上率下。 气势越大,阻力越小;声势越猛,推进越快。高扬气势必须造势起势。各地要从抓小城镇整治就是抓乡镇振兴、就是抓农村人居环境营造、就是抓大花园建设的高度,全面落实市县领导双挂联小城镇制度、达标乡镇和计划达标乡镇挂联帮扶等制度,并强化财政和土地政策的有效供给。同时,通过设置大型整治作战图,亮图作战、亮剑督战,始终保持浓厚的整治氛围。如嘉兴市成立了省级样板镇领导组成的帮扶指导团,在全市开展巡回宣讲;衢州、金华等地扎实开展了达标乡镇与计划达标乡镇结对帮扶行动;天台县将小城镇整治纳入该县承办的省级青年规划师项目竞赛主要内容;遂昌县从技术和艺术两方面组建了一支“又红又专又土”的县级专家指导团;秀洲区创新“三驻镇一管家”管理服务制度,分别聘请驻镇规划师、驻镇文化策划师、驻镇养护师,为乡镇提供日常技术指导服务;丽水市充分利用当地百姓高度关注的《问政进行时》电视直播栏目,以百姓电视问政,官员接受“拷问”的形式,聚焦小城镇整治行动,等等都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要由表及里。 如果说这“表”指主要街道整治、立面整治、建筑风貌整治,那么这个“里”就有3层含义。第一个“里”是里面,指地下的污水、供水、供电、供气等管网建设、截污纳管等必须到位。地下小城镇是领导的良心。如衢州通过一年多整治,建制镇实现休闲文化空间、特色街道、停车场、智慧监管系统、污水处理设施“五个全覆盖”,提升了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品质。第二个“里”是里弄,即在实施主要街道整治项目的同时,加快背街小巷脏乱差清理,彻底消除垃圾乱堆、污水乱排等现象。解决好里弄的问题,关键统筹“拆”与“建”,要合理安排好工作节奏,按照“一拆、二整、三提升”的步骤,加大辅房、围墙拆除力度,先拆违法建筑,腾出发展空间,以推进环境卫生和环境秩序整治为基础。不建遮羞墙,不圈大围墙,为小城镇多留空间。第三个“里”是精神里,指文化挖掘。要根据省整治办《浙江省“五类小镇”建设指导意见》,在项目整治中融入更多特色元素的同时,合理使用施工材料,多使用土木竹石等乡土材料和旧房废料,多利用乡土树种,少做花岗岩铺装、少建大草坪大广场。同时,在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注重保护和延续小城镇的自然风貌,注重挖掘和传承小城镇的文化基因,充分展示好小城镇的独特魅力。如临海市系统整理分析300栋历史建筑,编制了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并从小城镇整治项目库中单独梳理出72个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投资1.13亿元作为专项内容整治;武义以乡土化导向推进综合整治,围绕“土”字做文章,对俞源乡1072间古建筑进行保护开发,打造成为国际古村研学胜地,成功打响“海外学子走进小城镇”品牌;绍兴注重发挥该市黄酒、师爷、水乡、唐诗之路、书法、戏剧等文化资源优势,安排了40个文化综合体、30个历史记忆馆、30个小镇客厅建设,恢复了一批清、民时期的历史建筑,涌现出书法小镇、越剧小镇等具有浓郁文化特质的小城镇,等等,都值得各地借鉴。
要由小带大。 要以“花小钱,办大事”为原则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一要优化项目安排。以“优规划,强引领”为抓手优化项目清单。乡镇主要领导要借力驻镇规划师,认真开展“规划回头看”工作,优化规划编制与项目设计,提高整治类项目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民生类项目比例,减少商业建设类项目安排,确保整治不留遗憾、不出败笔。要统筹“整”与“清”,统筹“大”与“小”,少建大马路、大公园、大广场,多建停车位、公共厕所、小节点、游步道和适应群众生活需求的设施。二要优化立面整治。立面整治按照尊重历史的原则,以修补、清理为主,少做面子装饰工程,防止焕然一新,千镇一面。三要优化线路改造。线路整治以沿墙布线、檐下走线、桥架穿线、归并散线、套管规整为主,合理减少下埋工程。
要由此及彼。 这是“彼”即指产业。要围绕自身主导产业,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小城镇+,建设活力小城镇。如建德乾潭镇通过小城镇整治,浙西唐诗小镇、胜奇水上运动主题酒店、下包国际骑行度假小镇等休闲健康产业落户乾潭,城镇活力倍增。从建德寿昌、乾潭小城镇来看通过小城镇整治,土地指标出来,社会投资进来,税收效益产生的,不计社会效益,小城镇整治经济的投入产出总体是可平衡,甚至是有盈余的。因此,各地要通过“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抓紧淘汰落后产业,做大做强先进产业,更要深入挖掘本地资源禀赋,找准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核心优势,倒逼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要由建到管。 小城镇整治成果巩固,深层次问题突破,关键还是靠长效机制。各地要进一步落实好的制度,深化驻镇规划师、街(路)长制等长效机制,健全配套制度,推动技术、管理力量下沉,到2018年底,各设区市在全域范围内全面建立驻镇规划师制度、街(路)长制度,实现全省各乡镇全覆盖。要多发挥创新精神,多总结基层好的经验做法,继续在解决“线乱拉”等重点难点问题上集思广益、争取突破。要建立健全数字化管理、交通智慧管理等系统建设,推进与乡镇“四个平台”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小城镇现代化管理水平。苍南大渔镇的众筹模式、海宁黄湾镇的“鲜花公约”,都是很好的例子。(省小城镇整治办督导组 供稿 编辑 朱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