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寻梦 ⑪丨告别城市的纷扰 在乡间随时光静走
和城市里由高楼大厦的灯火点缀星空相比,有些人对静谧纯粹而宽阔的夜景情有独钟,他们背上行囊离开繁华的大城市,去寻觅山野环抱的小山村落足,有的甚至还把山村视作人生旅途最终的目的地,安顿下蒙尘的身体与疲惫的灵魂,选择在山村安享晚年。
他们渴望休闲养老的好去处,他们也是乡村闲置农房再利用的受益者。
“开起民宿以后,前来预订住宿的游客源源不断,18个客房供不应求。”今年5月,洪小赛回到嵊州市白雁坑村里,把自己闲置的住房改造成了民宿。游客们除了体验乡旅生活,品尝地道的农家菜,还喜欢向他购买本地的茶叶、香榧等特产。
遥望白雁坑村,郁郁苍苍显出群山相拥,云深处,红顶白墙的村落似世外桃源。白雁坑村平均海拔800余米,是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现在也是省内外驰名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经济领先的风水宝地。据了解,白雁坑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山高地远水甘甜,由此盛产茶叶,这里有优质的珠茶、越乡龙井、香茶、白茶……全村年产茶叶多达三千担上下,一百担以上的大户有二十多户。此外,村内香榧、毛竹林立,修长“翠骨”与村落遥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地质名村,白雁坑村周围散落着40多处地质遗迹,最早可追溯到白垩世时期。“石中有榧、榧中有村”,全村有百年以上香榧树2000多棵,“榧石十景”也是该村的一张“金名片”。村里还有嵊州最高峰西白山高山湿地等类型丰富的生态观光旅游资源,吸引着游客们前来休闲旅游。
虽然坐拥山清水秀的地理风景和独具魅力的人文风光,但在以前,年轻人不愿意留住山间,村里只剩下许多闲置的农房无人问津,“寂寞”、“冷清”一度成了与村子“绑定”的词。
“现在家乡变美了,名气也大了,回来开民宿虽然辛苦些,但是有强烈的归属感,也觉得很幸福。”洪小赛说。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白雁坑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庄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提升。村里的闲置农房纷纷“变身”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宿农家乐,有力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据统计,该村已激活闲置农房17 幢,涉及农户 17户,占地面积 2000多平方米,激活田地、山林面积150 亩,户均增收约20万元。
白雁坑村还多次承办大型活动,如2012年成功举办了浙江(嵊州)森林旅游节系列活动——“相约西白山·美丽通源行”暨嵊州首届登山节,2016年4月举办“西白茶人节”。通过“走古道、赏榧林、品香茶、游农家”的形式,推介本地生态文化和特色民宿,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据统计,去年我们村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今年预计接近3万人次。”白雁坑村党支部书记钱秋华说,村子的名气越来越旺,慕名前来的游客也逐年大幅增多。其中,也有很多老年人慕名前来,他们有的长期在村子里居住,没有外界的干扰,子女也能自立不需操心,便在山水见随时光慢行。
而在与白雁坑村相隔约百公里外的上虞区下管镇振新村,也有人邂逅了寻觅已久的归宿,并最终选择在这里“扎根”。近两年来,振新村的村民们时常能够遇到一对老夫妇,他们或是漫步在乡间小道上,或是在自家小院子里照料花卉菜蔬,脸上止不住笑意。
“在上海时只觉得每天都很忙,却又不知道在忙些什么。”赵梅芳今年62岁,2年前,她和丈夫沈成德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上海,跟着朋友来到了振新村生活。远离了大都市的纷扰和快节奏,老两口在青山绿水间寻到了舒适而浪漫的晚年生活。
“从第一次跟着朋友来这里游玩,我们就被这里的原生态吸引了。”寻到一间闲置的两层楼小屋,夫妻俩便租住下来。屋子之前长时间没人居住缺乏打理,他们俩就自学修理,将屋子的水管、电线等一一修缮好,看似辛劳的手工活,他们干得不亦乐乎。
沈成德说,上海车水马龙,满眼都是人,干什么都得排队,而在振新村,每天稳稳睡到自然醒,闲暇时自己读书看报睡午觉,老伴打毛衣种花卉,没人打扰没有抵足接踵,日子过得实在惬意。“前两天我一位朋友也打算带着家人过来这里居住呢。”赵梅芳说。
据了解,下管镇作为闲置农房工作的试点乡镇,截止目前全镇10个村已经全部建立村农宅经营服务(站)有限公司,已与111户农户签订意向协议。随着各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旅居生活。
来源:浙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