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中方将对最不发达国家97%输华品免关税
昨天,正在斐济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楠迪同斐济、密克罗尼西亚、萨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总理、库克群岛、汤加、纽埃等8个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宣布,中方将给予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的输华商品提供零关税待遇。习近平还就新形势下发展和提升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提出五点建议。
会晤
中方将提供2000奖学金名额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和太平洋岛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双方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国对发展同太平洋岛国关系的重视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投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岛国领导人感谢习近平访问太平洋岛国地区并倡议举办这次会晤,完全支持双方构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他们一致表示,中方一贯重视岛国、尊重岛国、支持岛国,是我们真诚的朋友和伙伴。中方倡议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岛国提供了重要机遇,岛国人民对双方合作抱有期待,愿意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五点建议
中方尊重各岛国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支持岛国以自己的方式管理和决定地区事务,支持岛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方欢迎岛国领导人访华,为双方关系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愿同岛国扩大政府部门、立法机构、政党对话交往。
中方愿同岛国深化经贸、农渔业、海洋、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将为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的输华商品提供零关税待遇。
未来5年,中国将为岛国提供2000个奖学金和5000个各类研修培训名额。中方继续派遣医疗队到有关岛国工作,鼓励更多中国游客赴岛国旅游。
中方愿同各岛国就扶贫减灾、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问题加强沟通。中方将为岛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向岛国提供节能环保物资和可再生能源设备。
>>背景链接
最不发达国家
“最不发达国家”一词最早出现在1967年“77国集团”通过的《阿尔及利亚宪章》中。1971年联合国[微博]大会通过了正式把最不发达国家作为国家类别的2678号决议,并制订了衡量最不发达国家的3条经济和社会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美元以下;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低于百分之十;人口识字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下。
按照上述标准,截至2011年,全世界经联合国批准的最不发达国家已经有46个。亚洲有9个,非洲有32个,大洋洲有4个,拉丁美洲有1个。
解读
为什么会集体会晤?
会晤对象有相似利益诉求
此次习近平主席出访三个主要任务,出席G20峰会是多边外交,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简单说就是,“多分之一”,中国是多边组织中的一个成员。
对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是双边外交,即两个政治实体之间的外事交往。简单说,就是“一对一”。
与岛国领导人的“集体会晤”则是“一对多”,中国是一方,其他国家作为整体是另一方。这从形式上接近“多边”,但从实质上更加接近于“双边”。
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介绍,“集体会晤”通常是一国领导人出访时,在时间非常紧、会晤对象又比较多的情形下,在某一出访地邀请周边国家领导人一同会晤。会晤对象通常有比较相似的利益诉求,面临有区域特点的共性问题。
有过哪些集体会晤?
两年内进行多次集体会晤
其实,习近平在之前出访中已有过多次“集体会晤”活动。
今年7月17日,习近平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与拉美和加勒比多国领导人集体会晤,中国、巴西、拉共体“四驾马车”及其他一些拉美国家领导人出席。这次会晤由中方倡议,是中拉领导人的第一次集体会晤。
集体会晤形式灵活,不光有“高大上”的会谈,还有“接地气”的饭局。去年6月2日,习主席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时在西班牙港请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吃了顿午饭,特多、苏里南、圭亚那、牙买加等多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去年3月28日,在南非德班,习主席邀请非洲国家领导人,举行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早餐会。南非总统祖马、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等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及高级官员参加早餐会。
集体会晤有何意义?
可节省时间展现大国形象
首先,“集体会晤”是中国外交上的创新,增加了中国外交的立体性。以今年7月中国与拉美国家领导人的集体会晤为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拉美研究中心研究员沈允熬认为,这次集体会晤“是破天荒的创举,为中国同拉美整体合作搭建了重要的新平台”。
其次,“集体会晤”提高了领导人出访的效率。就像老百姓去别的小区串门,总不能挨家挨户都做客。大家坐一块儿,唠些都上心的家常,自然省时间。领导人出访也是这个理儿。
最后,“集体会晤”是大国外交的一部分,有助于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以此次集体会晤为例,江瑞平说,这些岛国面临着有共性的地区性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个是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这些国家构成不小的威胁。这一问题也在世界上引起关注。此次集体会晤,谈到气候变化问题,协助这些国家寻找解决之道,这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尽义务的大国形象。
观察
中国技术助力南太岛国发展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自1975年起向太平洋岛国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先后建设了近100个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和民用建筑等项目,实施了农业、医疗、体育等多领域技术合作,提供了各类设备和物资,为这些国家培训了4000多名管理和技术人才,对相关受援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援斐济菌草技术项目就是近年来中国援助太平洋岛国的典型项目之一。中国援斐菌草技术项目专家组负责人林占熺介绍,菌草项目攻克了斐济气温偏高、不利菌菇生长、影响菌菇质量的技术难题,结束了斐济不能生产食用菌、药用菌的历史。斐济农业部长伊尼亚·塞鲁伊拉图认为,该项目能够使斐济有效解决旱季饲料短缺问题,促进本国畜牧业发展,造福民生,减少牛奶、肉类进口。同时,能够增加斐济出口,提高民众收入。
近年来,中国积极支持其提出的旨在推进区域合作进程的“太平洋计划”。自2006年首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以来,中国与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汤加、密克罗尼西亚等国开展农渔业技术合作;协助巴新防治疟疾;分别向萨摩亚、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派遣医疗队,并为这些国家举办卫生官员、医院管理及医药研究人员培训班。
中国对南太岛国援助虽然规模有限,却总能切中问题关键,效果实实在在,赢得了相关太平洋岛国政府和民众的热情赞扬。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新华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