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借势“大干教育” 让“尊师重教”落地生根
乐清市围绕“大干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市创建”精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尊师重教的有力政策,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建成更加先进的教育设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一是完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对被评为省特级教师的,分10年奖励60万元;对被新评为省教坛新秀、温州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被新评为温州市“三坛”教师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同时,每年安排2500万元资金,其中1000万元用于高考质量奖,150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提升奖,切实激发教师队伍干事热情。
二是构建全方位教师培训体系。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设置教师“入格(新教师)-合格(初级教师)-定格(骨干教师)-升格(高级教师)-风格(领军教师)”的五格型阶梯式培训框架,打造“活力”培训体系和“生动”培训课程。实施“教师培名计划”,委托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培训中心举办教师高端培训研修班,每2年举办一期,每期8个班200人,打造本土名优教师。
三是推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统一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适当倾斜。贯彻《乐清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7—2020年)实施细则》,进一步关心教育乡村教师,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二、实施温暖工程,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一是启动关爱教师行动。开展“全员阅读计划、全员培训计划、全员健康计划、心理关怀计划”等教师关爱计划,依托市教师进修学校,加快筹建“教师之家”,举办名师讲座、教师论坛、沙龙活动、交流联谊、成果展览会等活动;继续开展温馨工会创建工作,鼓励各校加大投入,完善升级设备设施,建设“教工休闲吧”“暖心小屋”,成立教工文体俱乐部和青年教师俱乐部,开展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增强教师归属感和教师队伍凝聚力。
二是进一步推进“送温暖工程”。每年组织部分教职工开展疗休养活动,开阔教职工的视野,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建立健全教职工健康体检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健康讲座,建立教职工健康档案;为全体教职工提供职工综合医疗互助保障,实现职工综合医疗互助全覆盖,保费从38元/人/年提高到62元/人/年;召开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教师;坚持重大节日看望慰问优秀教师代表和困难教职工,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发挥乐清市困难教师帮扶中心职能,积极开展困难教职工帮扶工作,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扶的教师走出困境。
三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加强教职工文化品牌项目建设,发挥教工合唱团、教职工摄影、书法等的沙龙活动,展示广大教职工风采;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运动,如举办教职工足球赛、“三八”妇女节活动、教职工毅行比赛、教职工汽排球比赛等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广大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教工”活动,为教职工身心健康以及专业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加快学校建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十三五”期间,计划总投资31亿元,新改建公办中小学34所,总建设规模62万平方米,总办学规模1218个班级。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完善区域性校网布局,解决人口集中区域学位紧缺问题。
二是全面提高教育装备现代化水平。加快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每年安排财政性教育经费5000万元,不断推进“智慧校园”“书香校园”“创新功能室”“创客空间”等专项创建,全面提高教育装备现代化水平,确保到2019年省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8%以上。
三是精心培育“新优质学校”。深入开展新优质学校创建,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专家引领、名师支撑等多管齐下,打造一批新优质学校;积极探索“强校+弱校”“名校+新校”等集团化办学模式,快速提升薄弱学校和新办学校的管理、师资、教研等综合水平,在城区、柳市、虹桥等片区开展集团化学校试点小学阶段办学,在清江片区开展集团化学校试点初中阶段办学,鼓励民办学校开展集团化学校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由中心城市向两端拓展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