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一家人】民宿"房东"老高:在乌镇,我们挺幸福的
摄像:王建龙 阮西内 后期:姚朱婧
乌镇“房东”老高夫妇浙江在线乌镇12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曾杨希 编辑/陈健) 清晨六点,乌镇的天空像泼了蓝黑色墨水,朦朦胧胧。老高和妻子同往常一样,起个大早,为即将步入水乡的游客准备一天的美食。
“我做的剁椒鱼头和啤酒辣仔鸡,可是得过乌镇菜肴比赛大奖的!连主持人何炅吃了,也在朋友圈里点赞,说像妈妈做的菜呢。”老高得意地说,自从他给自己的民宿开通微信,南来海北往的客人来吃饭,都不忘加好友。“回头客越来越多,介绍过来的朋友更加多。生意好得嘞,晚上10点多都收不了工。”
老高名叫高才荣,是乌镇景区9号民宿的房东。他与妻子郭月明最早入驻西栅,一晃八年有余,目睹了古镇的发展变迁,也亲身体验着互联网带来的巨大繁荣:“自从连了网,乌镇赶上了好时候,也让我们有了好生活。”
连网前:“菜贩”老高辛勤劳动致富难
多年前的乌镇,并不像今天这般光鲜夺目:年久失修的建筑、污水横流的河道、胡乱堆放的马桶……到处一片杂乱模样。以至于1995年,画家陈丹青路过此地,不禁感慨“全镇完全被世界遗忘”。
老高和妻子都是土生土长的乌镇人,当时就生活在“被世界遗忘”的小镇里。95年他俩相恋,结婚,98年生下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生活却也过得清苦。
为了过上好日子,老高做起蔬菜生意。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一大早去嘉兴郊区进货,再拉回乌镇席行街贩卖。辛辛苦苦赚钱,只够养活家人,更加买不起房子。
直到不久后,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启动:修缮旧民居,重铺石子路,外迁工厂,发展旅游……老高守着菜摊,亲眼看着一捆捆电线埋入地下,也第一次听说了“网线”和“互联网”这样的新名词。
千禧年,东栅景区开张,“似水年华”红遍全国。2007年,西栅修旧完毕,乌镇旅游如火如荼。也让老高一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游客扫二维码就可预定老高的拿手好菜剁椒鱼头和啤酒辣仔鸡连网后:游客火爆老高改做“房东 ”业绩好
有一天,老高和妻子正在摆菜摊,突然听街坊们讨论起西栅招房东的事。有人说待遇不错,有人说要求很高,正当大家七嘴八舌时,老高已经拉着妻子,跑到旅游公司报了名。
吃苦耐劳,能够做菜,加上乌镇土生土长,老高和妻子很顺利地通过“考核”,成了西栅最早一批房东,经营起带有7个房间的13号民宿:住宿费归旅游公司,餐饮收入归自己。
看似“老旧”的民宿,其实有着“现代内核”:开放之初,西栅景区就覆盖了有线网络。并构建“乌镇旅游预订网站”,进行网上销售。许多游客通过网上预约,来到乌镇吃住游玩,也让老高夫妻的“房东业绩”水涨船高。
2012年,西栅又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并建设预订网、手机网站、与淘宝等平台合作。实现预订、接待、门票、办公等的系统化管理,使游客数量成倍增长。据统计,去年乌镇游客达到692万人,同比增长22%。平均每天来到小镇的游客,达到1.9万人次。
老高一家也从13号民宿搬到房间更多的9号,顺带还照看8号民宿的生意。总共13个房间,连节假日都经常满房。“开完互联网大会,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客人多了更多。都有点接待不过来了。”郭月明说,往年12月是旅游淡季,去年和今年,却完全闲不下来。
做早饭、打扫房间、为游客捧上香喷喷的美食……夫妻俩每天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0点,三个阿姨帮工还不够,又让家里爸妈来帮忙。夫妻俩的收入也翻了好几番,终于告别出租屋,在镇中心买了一套商品房。
老高一家人触网后生活大变样互联网大会来了:老高一家人生活大变样
互联网带来了更多客源,也为乌镇人带来了“互联网思维”。
在老高的9号民宿,到处都暗藏着水墨色彩的二维码。扫一扫,就能跳出民宿简介、特色、房东的拿手好菜。再扫一扫,也可加房东微信,预约点菜。吃完饭,选择微信、支付宝或者刷卡结账,“不带钱包也能随便吃。”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后,乌镇新增的两条万兆网络,实现了百兆宽带到桌面、免费WIFI网络镇区全覆盖。房东老高也向年轻人看齐,忙里偷闲,刷刷朋友圈,晒晒自己炒的菜……
妻子郭月明则跟着女儿,学会网上淘宝:“家里的日用品,自己穿的衣服,全都网上买。客人想要什么东西,我也帮他们买。上午付款,傍晚就到货。”
“和十年前相比,我们家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午后两三点,老高偷得空闲,晒着太阳,又和我们拉起家常:“女儿从小喜欢画画,以前只能自己画,没人教。现在家里富裕了,让孩子去杭州进修。将来想考美术学院呢。杭州也不远,想女儿的时候,视频聊天嘛。”
说着说着,手机响了,老高点开微信:“看看看看,又有客人预约了。看看看看,又有客人点赞了!有了网络,就是好。在乌镇,我们家挺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