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音乐教师维克多:让高雅艺术走进更多杭州人
前不久,在杭州滨江的江虹艺术馆里,一场精彩的室内音乐会吸引了大批观众。在音乐会的演奏者中,一位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杭州师范大学的乌克兰籍音乐教师维克多·巴达诺夫。
这已经不是维克多第一次参与推广高雅艺术的公共活动了。在教学工作之余,维克多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艺术的传播者,让更多中国人感受西方古典音乐的巨大魅力,连接起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喜爱中国功夫的乌克兰人
从电影《战舰波将金号》中的雄伟阶梯,到巴别尔笔下的红色骑兵军,被誉为“黑海明珠”的乌克兰城市敖德萨总是给人丰富的文化联想,普希金、柴可夫斯基、李斯特也曾在这里有下了深刻的印记。就是在这座乌克兰著名“音乐之都”,一对来自东西方两个国度的年轻人因为音乐结下了情缘。
十多年前,在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里,研修低音提琴演奏的乌克兰青年维克多结识了同在这里学习的中国姑娘马薇。因为对艺术的共同热爱,两人很快坠入爱河。2006年,维克多跟随爱人的脚步来到了浙江,进入杭州师范大学任教。
“来到中国对我而言不同于去其他的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和语言隔阂要更加的明显,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维克多告诉记者,在乌克兰求学的时代,他就从意大利剧作家普契尼的作品《蝴蝶夫人》、《图兰朵》当中产生了对遥远东方的兴趣,中国深厚的历史积淀让维克多热切渴望领略这里的文化艺术。
如今的维克多已经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习惯了在这里的生活模式,而且和妻子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在浙江杭州生活了十年,也见证了这座城市十年来的变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这里日益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国际氛围,都让我感受到无比的欣喜。”
维克多对欣赏中国的国画、书法都很有兴趣,甚至还颇为精通中国的武术运动。他说,从80年代第一次看到电影《少林寺》,自己就对神秘的“中国功夫”充满了向往。练武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是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在前不久举行的2016年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上,维克多还与儿子组成“父子兵”登台亮相,双双获得了出色的比赛成绩。
推动人才培养的音乐教育专家
在西子湖畔度过的十年,也是维克多艺术教育生涯中最为宝贵也是最富有成就的年华。如今,集交响乐团指挥、室内乐艺术指导和低音提琴演奏教学于一身,维克多已经成为西方古典音乐教学、指挥和演奏领域的有着丰硕建树外籍专家。
许多杭师大的学生都对这位乌克兰老师有着深刻的印象。在维克多的努力下,杭师大的学生交响乐团逐步发展成为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演出团队,也为高雅艺术走进校园开展了大量的演出交流活动。维克多不仅指导学生在全国和省内的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浙江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也纷纷邀请他担任客座指挥。
与此同时,维克多也为中国与乌克兰开展的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中付出了大量努力,并促成乌克兰“la vivo”男声阿卡贝拉合唱团来杭州演出。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维克多还指挥浙江省交响乐团,通过与世界著名乐团“神秘园”合作,为上海世博会挪威馆摄制展馆的宣传视频。2009年,浙江省政府向维克多颁发了“西湖友谊奖”,以表彰他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音乐对人的陶冶功能很早就已经被认识,早在古希腊时代就被视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也选择让自己的子女接受音乐培训,甚至走上专业化的艺术道路。”维克多认为,尽管学习音乐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但最重要的不是技巧本身,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感受。中国的学生数量非常多,如果可以合理地挖掘他们各自的发展个性,其中一定可以发现具有杰出天赋的音乐人才。
跨越文化的艺术传播者
在杭州师范大学玉皇山校区里,维克多有时会在午间组织师生在校园里进行器乐演奏,常常能吸引很多人驻足。“艺术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每天陪伴着我们。它应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呼吸一样的自然。”维克多说,感受音乐不一定需要去聆听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其实在每天的日常生活就可以。
“外教的作用不应该仅仅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更应该成为一个跨文化思想理念的传播者与引领者。”维克多告诉记者,不同国度的文化土壤、教学环境存在着固有的不同,不可能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维克多觉得,自己长期在中国生活,因而能够理解中西方存在的差异,一直试图将西方艺术理念以中国化的思维来表达。
维克多特别向记者提到了中国音乐家谭盾。在维克多看来,西方也渴望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但是往往缺少好的传递者,谭盾恰恰能够用西方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中国。
“艺术是无国界的,因为艺术的本质就是对人类感觉的反映,可以让不同国家的人心灵相互接近。”维克多希望,自己也能够以中国人容易接受的方式介绍西方的音乐,不仅让更多的中国公众感受其中的魅力,也让艺术成为联系中外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