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之有方 “传”之有道 ——浙江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焕发光彩

22.12.2016  20:07

  目前,由省文化厅、省戏剧发展促进会主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绍兴市文广新局、海宁市文广新局等承办的2016“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系列展演活动正如火如荼举行。12月15日,本次展演活动第三场之“满园春·第三批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授牌仪式暨‘非遗薪传’传统戏剧获奖剧目专场”在绍兴市文化馆百姓剧场举办,15个第三批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被授牌,并为获“非遗薪传”浙江传统戏剧展演活动薪传奖、优秀展演奖的代表颁奖。

  2014年6月,省委书记夏宝龙指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让浙江的地方戏曲剧种活起来、传下去,让56个戏曲非遗项目一个都不能少。”作为全国非遗保护综合试点省,浙江省非遗保护工作以及传统戏剧保护已取得先发优势。

  打造“传统戏剧之乡

  2014年,省文化厅启动“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申报与命名工作,截至2016年底,共命名三批共57个“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基本实现56个传统戏剧保护地的覆盖。“全省初步形成‘省市支持、县乡落实、村为基础’的传统戏剧保护网络,为确保全省56个地方戏剧项目‘一个都不能少’奠定了扎实基础。”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胡雁告诉记者。

  2016年,浙江省组织开展了以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群为主要对象的“非遗薪传——浙江传统戏剧展演展评”活动,共评出“薪传奖”10个、“优秀展演奖”24个、“优秀组织奖”7个。

  此次参演“非遗薪传”传统戏剧获奖剧目专场,平调组合《金莲斩蛟》率先精彩亮相,剧中的独角龙以侧身龙步、转身亮相、上下翻牙等表演手法为陪衬,多颗獠牙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展现了高超的“耍牙”绝技。“我1997年考入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戏曲训练班,1999年开始学‘耍牙’,如今是第六代传人,曾二度参加央视戏曲春晚演出。”饰演独角龙之一的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演员薛巧萍说,“也想过改行,但总是放不下倾注的感情,人生能有几个20年?

  浙江木偶戏包括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及杖头木偶等。此次展演将温州市平阳县提线木偶戏《沙家浜·智斗》、单档布袋戏《高机与吴三春》以及丽水市青田县的《真假陈十四》组合,文武戏兼备,古装戏、现代戏俱全。表演平阳单档布袋戏《高机与吴三春》的是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学虎。他父亲是布袋戏民间艺人,郑学虎从小耳濡目染,19岁开始从事这一技艺,如今57岁的他对布袋戏情有独钟。他说:“我想教我的孙子,让这门艺术传下去。

  展演还邀请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越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获得者吴凤花表演了新戏《屈原》,婺剧新秀季灵萃、绍剧新秀应林锋等人也为观众奉上了拿手剧目。

   名师出高徒

  锣鼓声中,大幕拉开,宽阔的舞台中央是中国戏曲常见的“一桌二椅”,深蓝色布景上,两个金光闪闪的遒劲大字“传承”分外醒目。这是12月8日晚2016年“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系列展演首场演出“满庭芳·传统戏剧名师高徒专场”在嘉兴海宁市开启的场景。汪世瑜、郑兰香、沈守良、卓乃金、章华琴、许二男、张坤荣7位戏曲名家悉数到场。他们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均在70岁以上。这些老艺术家中不少人已许久没有公开露面,此次他们重返舞台是为自己的学生、徒弟保驾护航。

  婺剧《牡丹对课》《白蛇传·水斗》,新昌调腔《牡丹亭·寻梦》,海宁皮影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姚剧《庵堂相会·搀桥》,瓯剧《酒楼杀场》,平阳木偶戏《耍猴》,昆剧《西园记·夜祭》,这7个浙江省代表性剧种的经典段落,由梅花奖获得者杨霞云、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演出的小生曾杰等表演,在出色演绎剧目的同时展现了浙江传统戏曲的传承硕果。“活动策划得好,只要坚持下去用心去做,总会有成效。”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说,“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为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海宁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张坤荣表示:“学习皮影戏需要多年基本功打磨,徒弟要独当一面,一般要系统学习四五年,而从‘会’向‘精’发展,则需要数十年乃至更多时间与精力。”2016年3月,海宁市文化馆面向全市开设海宁皮影戏表演和影偶制作两个公益培训班,共招收学员30多人,至今大部分学员已有自己的代表性作品。皮影戏制作班学员张女士拿着自己做好的影偶对记者说:“从没有皮影概念、没有美术功底,到如今能独立完成作品,挺有成就感。

   传承从少儿抓起

  12月10日,2016“浙江好腔调”系列活动之“满堂彩·少儿(院校学生)专场”在海宁市文化馆剧场举办。婺剧《花头台》《僧尼会》《斩吕布》,越剧《艺之初》《梁山伯与祝英台·回十八》《蝴蝶梦·劈棺》,瓯剧《天女散花》,皮影戏《闹龙宫》,昆剧《石秀探庄》《醉打山门》,绍剧《三请樊梨花·夜巡》,6个浙江省代表性剧种的11个节目由浙江省内院校147名学生联袂演出,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古韵悠扬的视觉大餐。

  当天,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带来的皮影戏经典剧目《闹龙宫》登台亮相,将专场演出气氛推向高潮。皮影戏《闹龙宫》呈现了孙悟空与海龙王打斗的场面,表演极具海宁地方传统韵味。表演中有龙王由龙化人形,又从人形变飞龙的场面,令观众眼花缭乱。幕布后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皮影影偶,有坐着的,有站立的,还有腾空飞起的……精彩的表演让台下小观众拍手叫好。参与《闹龙宫》表演的斜桥镇中心小学学生张臻激动地说:“参加‘浙江好腔调’演出,非常欣喜和自豪。海宁皮影戏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

  省文化厅副厅长陈瑶表示,浙江省文化厅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对已列入省级以上非遗名录的56项传统戏剧项目青年传承人进行分期、分批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培养濒危剧种新生力量。此次举行的3场各有特色的展演,可以说是阶段性成果的展示,传承和发掘了一批优秀剧目,涌现了一批优秀青年演员,更可喜的是传统戏剧已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群青睐。由于生活方式、文化生态的改变,传统戏剧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文化行政部门应有所作为、勇于担当,不仅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更要唤起全社会的参与关注。

  “下一步,浙江省文化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坚持分类指导、分级落实,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切实保护好戏剧生态,让丰富多样的浙江传统戏剧活起来、传下去。希望被命名的三批‘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充分发挥示范性作用,让保留下来的剧种成为地方文化特色,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为浙江文化的发展繁荣,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作出新的贡献。”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说。

  “浙江把传统戏曲的传承、保护、弘扬、发展工作落到实处、板上钉钉,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说,“近年来,浙江为加强传统戏曲保护,相继出台了有效的方案、计划,而且落实得很好。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只要坚持下去,定能使浙江传统戏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