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检“香山思辨”的名与实:一个符号传承一代检察人

21.08.2017  08:52
图为:义乌市检察院检察长彭中在台上发表演说。 杨潇潇 摄

  中新网杭州8月19日电(见习记者 杨潇潇)“我希望通过‘香山思辨’这一文化载体,将义检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日前,浙江省义乌市检察院检察长彭中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自2015年“香山思辨”被正式确定为义乌市检察院文化品牌以来,通过诸多项目的开展训练,目前义检精英已由“个体化”向“小群体化”常态渐进。

  “香山思辨”,香山,取自义乌检察院所在地香山路;思辨,代表义检人对“慎思、明辨”不懈追求,它是经一代又一代义检人打磨而成的全新品质符号,义乌检察院希望借助“香山思辨”这一文化品牌,锻造出一支兼具意志与情怀的浙检铁军“义乌兵”。

  “当初创设‘香山思辨’文化平台,就是想建立一种常态化的文化交流机制。”据彭中介绍,“香山思辨”不只是将抽象的检察文化浓缩成的标签,而是通过开展各种业务性、综合性活动,为义检人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分享、锻炼的平台,让“香山思辨”这个“”拥有更多的“”。

  2017年6月30日,贴在墙上的一张英雄招募令吸引了全院干警的目光。短短3天,来自不同部门的15名干警就集结到位。

  这次的目标,是真实案件中多名可能涉嫌虚假诉讼犯罪的人员。这也是义乌检察院首次在“香山思辨”平台下,真刀实枪地查办案件。

图为:义乌市检察院代表集体朗诵《向前,检察官》。 林可 摄

  15名干警分成6个组,由经验丰富的干警带领新兵,不到12小时,全部突破了涉案人员的思想防线,“香山思辨”岗位练兵实战告捷。每一组行动成功,每一次调查突破,在义检群里图文直播,让全院干警震撼神往、热血沸腾,团队凝聚力不断得到锻造。

  2年多来,通过义检人的实干创新,“香山思辨”的内容也不断充实。

  民行干警陈娅丹本季度轮岗到控申部门锻炼,这是“每季一练”特色岗位练兵活动的内容之一。通过“交叉换岗”,陈娅丹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涉及民行的案件。

  “我们的干警交叉换岗到控申后,在窗口接待群众,民行案件线索‘发现难’问题也得到一定缓解。”义乌检察院民行科副科长许健说。

  与此同时,控申干警陈瑶也正在民行部门“协同办案”。借助陈瑶擅长与群众打交道的优势,将一些民行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化解于无形,申诉人情绪得以快速疏解,实现案结事了。

  通过一次次的活动,“香山思辨”从最初一个抽象的符号,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义检人借助“香山思辨”的文化平台和运作机制,在团队中找准定位、实现价值,通过平台释放出的无形凝聚力,“义检一家人”紧紧的拧成一根绳、一股劲,他们在事业上共同奋斗,在工作中齐心拼搏,在生活里相互帮助。

  “‘香山思辨’使浙江检察文化建设又上了一个台阶,是与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很好的结合。”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汪瀚告诉记者,“香山思辨”这一品牌通过以文化的形式将义乌鸡毛换糖精神传承,将义检人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完) 【徐施宏】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