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必须义无反顾地干——一论推进高校创业学院建设

14.12.2015  09:08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什么词最热?一个是“新常态”,一个是“创新”。“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众创”等,讲的都是创新。这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更是把创新放在了首位和核心位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浙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1.2万美元。曾几何时,这根本难以想象。但不容回避,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突出表现在资源消耗上,环境的损害上。尽管这些年,我们在转变增长方式上取得了不少进步,但增长方式远未发生根本的改变。

华山天险一条路,唯一的路就是走资源消耗最小、产出效益最大的路,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党中央这些年讲“经济新常态”,要求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其本质就是要推进创新。“十三五”时期,国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浙江要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关键在哪里?关键在创新。创新靠人,而人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培育创新、推进创新的基础。对此,我们从事教育的人,要有清醒的认识。

前不久,省委召开十三届八次全会,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听取高校组讨论发言时说:“实现‘十三五’发展,浙江归根结底靠人才、靠创新。”当前,尽管建立建设创业学院没有现成的模式,但这件事我们必须干,必须义无反顾地干,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

这些年,在培育创业创新人才,推进创业创新教育上,各个高校都做了许多工作。根据省教育评估院跟踪调查,我省高校,2012至2014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创业率分别为4.42%、4.63%、5.02%。应该说这个数字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许多,但我们的教育离现实要求差距还很大,离企业的需要差距还很大,离人们的期盼差距还很大。

许多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并不高,远谈不上创新。许多创业和社会上一般的创业没什么区别。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建立建设创业学院就是意图改变这一局面,就是要全面推进创业创新教育改革,使大学更好地适应为社会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需要。

无论是已经成立创业学院的,还是正在准备筹建的高校,都在努力探索创业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都在努力地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要认真吸收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要相互学习借鉴、扬长补短,尤其是要牢固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发扬不畏困难干工作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用心用力地推进创业学院建设。

    《浙江教育报》12月9日1版 http://www.zjjyb.cn/jyb/yaowen/12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