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红糖:甜蜜背后的尴尬 红糖加工产品难获QS认证
浙江在线11月11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龚望平)立冬过后,又到义乌红糖飘香的季节。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走进义亭、佛堂等红糖基地的加工厂,闻着周边的空气也是甜的。
甜蜜的背后也有隐忧。流传百年的义乌红糖,正面临着转型期的种种尴尬。土法熬制的红糖,杂质多,标准难统一。这使得深加工产品很难通过QS认证,也就意味着产品不能进超市商场。厂家为此也不敢接大单,成为义乌红糖发展壮大的绊脚石。
尴尬一:
看了现场榨糖
没了购买欲望
昨天上午,市民董先生特意去了义亭一家红糖厂,打算现场买点红糖。但是看完工人操作,他就没了购买的欲望: “甘蔗根部的泥还没洗干净,就直接拿去榨汁了,过滤就用几个篮子。”
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也发现,在简易搭建的房屋里,家庭作坊式加工、销售的红糖厂,在义乌仍有。有的糖厂,操作工人没有戴口罩,甚至有工人边抽烟边操作。
义亭镇是义乌红糖的主产区,现有红糖厂25家。虽然义乌红糖这几年名声越来越响。但义乌市农技推广部门工作人员坦言,义乌红糖还处于农产品粗加工阶段,加工工艺和红糖质量都较难统一。
义亭镇相关工作人员也坦言,产量在增加,规模在扩展,可是义乌红糖厂家却基本处于作坊式生产、散户多、监管难的状况。
不过,这一情况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红糖开榨前,义亭镇政府组织20多家糖厂开会,要求确保红糖系列产品的质量。
尴尬二:
土法熬糖杂质多
连行业标准都达不到
在很多大型超市,义乌红糖的加工产品却不能摆上货架。原因是没有QS认证。
QS是质量安全的英文缩写,也就是企业生产许可。没有QS认证标志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
记者了解到,作为初级农产品的红糖并没有严格QS认证要求,不过对于以红糖为主要原料的麻糖、红糖麻花等深加工农产品需要QS认证。义亭镇25家糖厂中,产品通过QS认证的红糖厂却不多。
义乌红糖面临的挑战,最大的问题是杂质。
义乌红糖至今仍坚持用传统柴烧铁锅煎熬制糖的土法,未经提纯,虽然保留的养分较多,但因此统一标准很困难。
比如说,秋天的糖蔗和冬天的糖蔗,榨出来的糖含量就有区别;糖熬得嫩一点老一点,变化就很大;种植糖蔗的泥土不同,红糖的营养成分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一级红糖的行业标准,杂质含量是1公斤0.15克,而义乌红糖的杂质一般都在1克以上,多的2克以上,至少相差6倍。”义乌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坦言,卫生条件可以改变,但义乌红糖系统产品通过QS认证最难达标的条件就是杂质含量过高。
尴尬三:
大订单来了
厂家却不敢接
这些尴尬也成为义乌红糖发展壮大的绊脚石。
小宝红糖厂是义乌第一家私营红糖加工企业,他们生产的麻糖、生姜糖、红糖姜汤等三类产品是义乌市最早拿到QS认证的红糖系列产品。他们在江西和兰溪建立了600多亩的糖梗种植基地,保证了原料充足,只是到了旺季,日产3吨的量还是供不应求。
前不久,一个福建客商要下100吨的单子,小宝红糖厂因为产量有限不敢接单。记者问,义亭红糖厂那么多,为什么不联合其他厂家?
负责人鲍小宝实话实说:“不放心,不能砸了自家多年树立的牌子。”
不敢接大单,成为很多红糖厂的心病。
“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没有通过QS认证,不敢接大单。”义金红红糖厂负责人吴胜光坦言,义乌红糖名气越来越大,各地的订单也纷至沓来,这是好事却也让他担忧, “就怕客户揪着这一点来索赔。”
改变:
投入200多万元
义乌红糖要拿下QS认证
为此,吴胜光下定决心,要攻克QS认证。为此,吴胜光已经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全封闭无菌生产加工车间。
“采用不锈钢锅炉,增设了三道过滤装置,延长了沉淀时间。为了减少粉尘,还改用导热油锅炉,替代传统的稻杆烧火。”
吴胜光说,通过各道工序的改善,目前他们生产的红糖杂质明显减少。前几天,他特地取样做了对比,发现半杯红糖泡茶,以前最起码是一层杂质,如今只有底下一点点,并得到了农技推广部门专家的肯定。
这让吴胜光信心大增:“过几天,送去权威检测。”他说,为了能让自家生产的红糖系列产品走进大型商场,甚至把义乌红糖卖到国外去,他将继续努力攻克杂质这一难关。
记者从义乌市农合联了解到,目前他们与义乌多家红糖厂正在努力针对QS认证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研。
“过滤、沉淀等工序做到位,达到行业标准的可能性很大。”义乌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土法工艺不变,在流程上进行改善,更多义乌红糖系列产品,不久的将来也有望通过QS认证。
(本文来源: 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