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烧伤女孩小倩 治疗花费已经超过百万

07.11.2014  10:58

  昨天杭州出了这样的事,第一个让人联想到的,就是今年9月义乌女孩小倩的惨痛遭遇。

  9月2日,20岁的大一女生小倩,和同学一起在义乌苏溪镇一家名叫“好日子”的自助烧烤店吃饭。两人点了个火锅,小倩感觉火不够旺,喊服务员“加火”。当天的服务员小田,上班还没满一个月,她拿着一桶液体酒精走过去,打开盖子,直接往正在燃烧的酒精炉上倒。事后回放当时的监控录像,塑料桶口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舌,瞬间把坐在对面的小倩包裹。浙医二院医生诊断,小倩面部、四肢、躯干都有三度烧伤,面积达80%。那段时间,小倩浑身是火的监控视频以及快报报道,在网上疯传,引起全国关注。

  出事后,烧烤店老板非常自责,承认自己对员工培训不够,比如添加酒精前,没有把炉火熄灭(或者直接使用备用酒精炉),添加酒精时,也没有把酒精炉拿到没人的地方,而是直接对着顾客操作……总店老板王女士也主动担起责任,说打算把杭州一套价值150万元的房子卖掉,用于小倩治疗。

  如今两个月过去了,小倩现在情况怎么样?

  小倩的主治医师、浙医二院烧伤科副主任医师王帆说,小倩当时全身80%三度烧伤,属于较为严重的烧伤。三度烧伤主要在面部和四肢,躯干部也有,这些地方都需要植皮。这两个月,小倩几乎每周都要做1次植皮手术,伤口已经愈合了70%,等到伤口100%愈合,再做功能康复训练。现在,肢体功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

  小倩现在是完全清醒的,有时会轻轻和医生护士说话,情绪也慢慢好了一些。从9月4日到11月初,已经花了上百万医药费。小倩爸妈说,只要女儿一天天好起来,花再多钱也要继续治下去。

  小倩出事后,义乌市对辖区所有使用液体酒精作为燃料的饭店予以紧急叫停。

  昨天,我们在网上搜索发现,全国范围内使用酒精为燃料酿成的事故,频率还是很高,后果非常严重。

  今年9月29日下午,湖南怀化唐大姐在家请客,9个客人围坐桌前吃火锅。饭桌上,有人把液体酒精直接倒进燃烧中的酒精炉,5个成年人和2个孩子被烧伤。伤情最重的是唐大姐5岁的侄子,胸部、双手都有二度烧伤,全身烧伤面积27%。

  今年9月初,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陈先生,因建新房宴请亲朋,席上,煮火锅的酒精炉眼看快要熄灭,一男子找来一桶液体酒精,直接往炉子里倒,在炉边埋头吃饭的9岁女孩小燕,脸部、左胳膊被严重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15%。

  今年8月中旬,辽宁大连一位父亲在家里烧烤,因为急着点火,往燃烧的木炭上倒入液体酒精助燃。烤炉边11岁的儿子被蹿起的火舌吞没,全身烧伤面积达30%,虽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皮肤烧伤非常严重。

  今年8月9日晚,山东德州的赵先生请几个亲戚到平安县一家火锅店吃饭,店里用的也是液体酒精,往酒精炉里加酒精时,突然蹿起明火,赵先生的舅舅、姨妈、大伯和表弟全部烧伤。

  2013年初夏,上海闸北一家饭店,一位曹大伯见桌上的干锅不滚了,想往酒精炉里加酒精,因服务员不在旁边,他就拿起一桶液体酒精,自己动手往酒精炉里加,火舌瞬间朝邻桌顾客曾先生扑去,曾先生右耳、面部、双上肢烧伤。

  ……

  这样的惨痛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发现,这些事故都有两个共同特点:

  1.作为燃料的都是液体酒精,没有找到一起固体酒精出事故的案例。

  2.液体酒精有很强的挥发性,出事都是直接往炉中添加,突然喷出火舌。

  既然液体酒精引发的事故不断,为什么还是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昨天下午,我们就这个问题,咨询了杭州消防部门。

  “就我们所知,目前似乎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老百姓购买、使用液体酒精做出限制。”消防部门一位资深人士讲,“现在日常生活里常用到液体酒精的,主要还是餐饮业。我们分析,不少餐饮业主,是看中了液体酒精成本低、燃烧时热量集中,便宜,好用。相比之下,木炭不容易储存,燃烧时还有烟味;固体酒精则成本较高一些。”

  餐馆使用液体酒精和固体酒精相比

  到底能省多少钱?

  昨天,我们请一位烧烤店老板帮着算了算这笔账。

  这位老板说,用液体酒精,的确能省一点,尽管现在大多数餐馆不用液体了,但保不住还是有些人,为了压缩成本,用液态燃料,或者用一部分固体酒精,再加一些液态的,混合着用。固体酒精一公斤大概30块钱,液体酒精一公斤大概5块钱左右。就拿餐厅用酒精最多的锅仔来说,大约要加50克酒精,用固体酒精大概1.5元,用液体的大概0.25元。一份锅仔,燃料钱能省1块多。

  一份锅仔最低也要卖三四十元吧?为了省这一块多钱,有什么必要铤而走险,使用极易发生危险的液体酒精?

  我们认为,是时候让液体酒精彻底远离餐桌了。

  所有商业餐饮,都应该彻底杜绝这种危险燃料!

  记者郑亿刘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