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探索区域环评能评改革
环评能评方面能不能也实现“最多跑一次”?义乌市针对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环境污染和能耗相对较少,而每家企业单独做环评能评手续繁、时间长、费用高、群众反响强烈的实际,率先探索“区域环评”“区域能评”制度,倒逼政府职能转变,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优化了营商环境。
位于义乌的浙江赛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套新能源汽车整车驱动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项目综合能耗(等价)为1950.13吨标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526吨标煤/万元,项目符合区域能评承诺备案条件。按照原有的审批流程,编制报告需要2周时间左右,编制费用约2万元左右。现在通过区域能评改革后,企业只要在窗口提交项目能评备案承诺表,即可完成项目能评审查工作。
义乌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坚持把环评能评等“多评合一”改革作为聚焦“供给侧”、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有力举措,见事早、行动快,率先在全省启动编制全市区域节能评估和省级以上开发区规划环评工作,编制改革实施方案。义乌建立“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制度,实施“三减”审批,减部门前置,从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减要素前置,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等前置办理改为承诺办理;减公众参与流程,将项目两次公示并为一次。总投资60亿元的华灿光电项目,28天完成原先需6个月的审批流程。
义乌区域环评能评改革还推动“三优”提速,即优化环评文件编制、优化环评审批程序、优化项目竣工验收,受益于此,环评编制费用、编制时间、审批时间、验收时间分别减少80%、85%、93%和83%。总投资105亿元的沃尔沃发动机项目,21天完成原先需3个月的审批流程。
目前,义乌环评改革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园区的“全覆盖”,其中义乌国家级开发区、信息光电高新区和省级特色小镇丝路金融小镇规划环评已通过上级环保部门审查。同时,在全市域推行“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的能评审查制度。目前已完成环评98个、能评85个,项目概算总投资540亿元。
改革创新的同时,建立清单管理模式。义乌建立重污染项目负面清单,明确改革区域内空间准入、行业准入、污染排放和环境质量控制等标准,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围绕“十三五”能源消费强度、用能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等控制目标,确定了能耗负面清单严格管控。义乌还建立“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制度。开展区域节能评估,科学研判区域用能和能源双控形势,根据产业导向、用能总量等建立重点清单。清单内项目严格实施项目能评,推动审批提质提速。清单外项目全面推行承诺备案制。改革以来,实施清单内审批项目23个、清单外承诺备案项目62个,能评时间平均缩减15天、费用减少73%。
义乌环评能评改革的效果已经显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平均缩短36天,平均支出减少46%;2017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3.1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9.5%,增速位列全省十七强县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