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打造诗画浙江的鲜活样板

02.08.2017  11:13

  九山半水半分田纵横交错,八百里瓯江川流不息,共同绘成了别有韵味的“江南秘境”丽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11年来,“尤为如此”的内涵从禀赋独特上升为追求卓越,丽水以“全市就是一个大景区”的理念,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游客和丽水百姓呈现一个处处景色别致,看得养眼、住得舒心、游得自在的大花园。

  “我们把生态旅游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探索‘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把丽水率先建成浙江乃至长三角的‘大花园’,努力打造‘诗画浙江’的鲜活样板和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丽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丽水一直在思考并且践行着,全域旅游就是丽水生态惠民、旅游富民的生动实践。今年6月,丽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名单,标志着丽水成为全省改革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产业制度、政策措施等的先行先试地区。

  美丽的处州大地,将成为山水与城乡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生态为底色,绘就全域美丽大花园

  盛夏,走进有“浙江绿谷”“浙南林海”之称的丽水,空气中终于觅得一丝清凉。

  这里是三山汇聚之地,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连绵起伏,森林覆盖率超过80%,名列全国前茅。这里是六江之源,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奔腾远去,碧波浩渺,帆影点点。

  生态是丽水最靓丽的底色,更是不可复制的最大优势。丽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正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全域景区化让丽水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让丽水大地处处是绿、时时皆景,真正成为“居旅皆宜、主客共享”的大景区。

  为此,以“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为抓手的“生态保护行动”和以“美丽城市、美丽县城、美丽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为统筹的“美丽丽水行动”就此展开。在打造“四美城乡”升级版的图景中,1000万亩“美丽林相”和28条“美丽田园”农业景观带,以及不同系列的“花样村庄”,成为点缀在丽水城乡的一颗颗靓丽明珠、一道道动人风景。

  走进缙云新建镇笕川村,波斯菊、矢车菊、柳叶草、小火车……500亩花海簇拥着一个童话世界。全村所有民房按照处州民居风格统一改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在拆除60多个香菇大棚的基础上,启动了笕川花海项目,笕川花海成了城里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笕川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花园”。

  “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是丽水‘大花园’建设落到实处的关键一招。”丽水市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发展全域旅游、培养发展新引擎,丽水在提升整治村庄环境的基础上,打造乡土、庭院、多肉、花海等十大系列“花样村”,带动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的发展,让全域旅游成为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实惠。

  同时,为了建立全域旅游的发展机制和保障机制,丽水把今年确定为“全域旅游创建年”,召开了丽水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发布了《丽水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共同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把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综合考核生态旅游的内容。

  “全域旅游本身是一种共享经济与共享文明,唯有建立在人文之美上才更具永恒魅力。”丽水市主要领导强调,在连续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之后,丽水正向全国文明城市迈进,把每年7月29日设为“丽水生态文明日”,让生态意识深入人心。同时,积极保护和传承丽水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迷人的乡风民俗,让丽水真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心灵归属地。

  旅游+产业,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业是天生的开放行业,只有全市域谋划、全领域推进、全要素配套,做好“旅游+”的文章,才能实现更好地发展。对于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民俗文化悠久的丽水来说,“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城市”等多种业态互补和创新所产生的叠加效应日渐显现。

  农旅融合成为丽水全域旅游首屈一指的金名片,诞生了全国首个地级市层面整合全域农业资源的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的优势,丽水各地的蜂蜜、茶叶、食用菌、山茶油、番薯干等原生态农产品,经过品牌重新包装设计后,变成了精致的旅游商品伴手礼,走出丽水,走进杭州、上海等一二线城市。

  从土货到品牌农产品,再到旅游地商品,丽水各地正搭乘全域旅游和生态精品农业的快车,让游客们不仅看到了丽水的好风景,更看到了好风景背后的好产品。可以说,“丽水山耕”打开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为农业供给侧改革谱写了生动的注解。

  同样与农产品、农村业态、村落文化联系密切的山村民宿公用品牌是“丽水山居”。松阳的“过云山居”“云山平田”,云和的“云上5天”,莲都的“隐居画乡”,庆元的“懒猪窝”,遂昌的“闲思居”,青田的“石门小院”,景宁的“畲风居”,缙云的“诗然从慢”……丽水山居已经成为丽水全域旅游的一道窗口。

  农旅深度融合的产品,正成为游客感知丽水、印象丽水、牵挂丽水、分享丽水的重要载体。丽水全市旅游收入连年保持20%以上增长,农家乐民宿经营收入增幅超过40%,去年“丽水山耕”生态农产品销售额更是增长145%,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

  “如果说农旅融合是丽水全域旅游的牛鼻子,文旅融合就是我们的点睛之笔。”丽水市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丽水正充分发掘“丽水三宝”(龙泉宝剑、龙泉青瓷,青田石雕)及“红色文化”“畲族文化”“侨乡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打响“丽水乡村春晚”品牌,做精“摄影之旅”“古村之旅”“红色之旅”等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增强文化旅游传播影响力。

  走进今天的丽水,城镇与村落镶嵌在绿水青山间,保留着最自然的山水城市肌理,“起居院落里、游走山水间”的梦想在眼前转变为现实。今年五一假期,总投资120亿元的“千峡湖”旅游度假小镇向游客开放,丽水瓯江风景带旅游小镇集群又多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同样在今年上半年,落地开放的还有青田的高市生态乐园,在去年滑雪场对外营业的基础上,真人CS等项目投入营业,丰富了业态,凝聚了人气,1至6月共接待游客5.11万人次;缙云笕川村在原来花海和灯海的基础上,新增游乐设施,以全新的面貌吸引游客,门票收入241.62万元。此外,还有景宁畲族自治县外舍古镇推出“梦启山哈”古镇灯光节、观光自行车租赁等项目,成为周边地区及本地市民休闲的热门选择。

  改革为动力,

  争当旅游富民示范区

  发展全域旅游,最终目的是惠民富民。丽水在全省率先探索“全域统筹、党政主导、部门主抓、市场主体、各方参与”全域旅游发展新体制,获评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以机制体制改革带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

  一是旅游投融资改革迈出新步伐。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丽水市旅游业投融资改革的若干意见》,按照“旅游公司实体化、旅游资源资产化、旅游资本证券化”思路,引导全市所有国有旅游企业,转型打造成为管理实体化、运营市场化、资产证券化的综合型旅游投融资平台,支撑旅游大发展、大建设。

  二是旅游统计开创先河。一方面开展了全域旅游产业增加值测算研究。2016年,丽水市开创性地研究提出了全域旅游产业外延层一、二、三产增加值测算方法。另一方面承接省里全域旅游产业增加值试算试点工作。

  三是旅游市场执法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与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建立了多部门旅游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等“1+3+N”旅游综合执法模式。委托第三方常态开展全市旅游行业品质与服务质量评价工作。

  “丽水争当全域旅游发展新体制的改革者、创新者,尽可能地激发市场的活力、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目的是让各行各业都成为旅游环境的建设者、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和旅游服务的提供者,让丽水旅游更好地惠及老百姓。”丽水市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着“丽水率先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努力打造‘诗画浙江’的鲜活样板和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丽水将重点完善推进“快入慢行”立体化旅游交通体系建设,10条串联整合旅游景区(点)的“风情风景”旅游交通廊道和以市区为中心的“1+8”旅游集散服务网络建设。

  同时,打造一批旅游景区,重点加快缙云仙都、古堰画乡、遂昌金矿、龙泉山、云和梯田等景区提升和创5A步伐,培育或创建一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和旅游类特色小镇。推进一批旅游项目,重点要加快推进市本级处州府城、华东药用植物园、瓯江文苑,青田北山旅游度假小镇、古堰画乡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

  通过全域旅游的创建工作,促进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将有更多的人知晓丽水、走进丽水、共享丽水,更多企业参与丽水旅游发展,共享丽水旅游成果。这个得天独厚的“养生福地”和“长寿之乡”,将成为人们越来越深爱的旅游品牌,走出浙江,走向世界。

安吉山川乡群策群力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
为做深做优乡村旅游,做强做大全域发展,旅游局
萧山进化25个村都将变身A级景区
萧山进化镇欢潭村作为全区首个美丽乡村创建村,旅游局
普陀区成立旅游警察示范岗和海上旅游警察巡逻队
为适应全域旅游发展新形势、新格局、新要求,旅游局
杭州举办2017年全市旅游管理干部培训班
由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办、杭州市旅游休闲人才协会承办旅游局
醉美山水入画来 浙江莲都古堰画乡写生行启动
  隐匿于浙西南群山深处的古堰画乡,因画而名,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