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四措并举深化扶贫改革试验
近年来,丽水市扶贫改革试验通过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大扶贫格局等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化率从2012年末的52.5%提高到2015年的56.4%;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末的2.97:1下降到2015年的2.19:1;2015年,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8401元,62.48%的低收入农户(低保户除外)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今年农村低保标准达到了5230元以上,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预计可达15%以上。
一、向体制机制创新要活力
以触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推进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3大改革、12个专题、41项试验任务,取得十大突破:试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开展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信托;探索公益林未来补偿金收益质押贷款;发放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抵押贷款;实施农村股权质押基金担保贷款;建立进城农民社员证制度;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和平台;推进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河权改革”;建立小水电产权交易中心;龙泉、缙云、青田纳入全国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流转经营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
二、向资源要资产,向资产要资本
丽水地域面积占全省的1/6,人口占全省的1/20,人均资源丰富,立足农村产权是农民最大财产的实际,系统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 一是 全面推进农村六权确权颁证,赋予农民完整产权,林权、村集体股权发证完成率100%,水权发证基本完成,符合发证条件的宅基地、农房和新一轮土地确权登记都在90%以上。 二是 搭建覆盖市、县、乡三级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实现农村产权内容交易全覆盖,累计交易2000多宗,交易额3亿多元。 三是 全面推进农村权证抵(质)押贷款或担保,实现农村产权证抵押贷款全覆盖,累计发放林权、农房、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贷款240亿元,不良率仅为0.14%,其中林权贷款余额50多亿元,占浙江省的3/5,全国第一。
三、向生态要效益
立足“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这个最大优势,发展壮大生态经济,实现生态惠民、富民。全国首创现代农业全产业统计和全国首个覆盖全区域、全产业、全品类的地级市农业公用品牌“丽水山耕”,近几年,现代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在16%以上。以中央电视台广告“秀山丽水”市域品牌为引领,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2016年全域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6.6%。
四、向转移转业要增收
据市统计局反馈,前三季度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487元,增幅24.1%,预计全年增幅为15%以上。 一是 持续实施搬迁扶贫,2000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24亿元,建成安置小区(点)229个,年城市化率贡献近1个百分点。 二是 跟进技能培训,打造“丽水农师”劳务品牌。培育“云和师傅”、“松阳茶师”、“遂昌技工”、缙云“烧饼师傅”、庆元“菇乡师傅”、龙泉“农村技师”、青田“侨乡农师”、景宁“畲乡茶师 ”等一批母子品牌。缙云烧饼小烧饼大产业,一年卖10个亿,已经卖到20个省(市、区)和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智利、新加坡等五大洲20多个国家,在丽水优秀的烧饼师傅年薪35万。 三是 培育农村新型业态。重点发展农家乐民宿、农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新三宝”产业,带动低收入人群转移转业增收。如来料加工点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所有农民异地搬迁小区、所有低收入农户集中村、85%的行政村,从业人员20.05万人, 其中低收入农户7.11万人、灾后重建点农民2823人、库区移民1.37万人,今年加工费预计突破20亿元,人均增收近1万元。
据市统计局反馈,前三季度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487元,增幅24.1%,预计全年增幅为15%以上。 一是 持续实施搬迁扶贫,2000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24亿元,建成安置小区(点)229个,年城市化率贡献近1个百分点。 二是 跟进技能培训,打造“丽水农师”劳务品牌。培育“云和师傅”、“松阳茶师”、“遂昌技工”、缙云“烧饼师傅”、庆元“菇乡师傅”、龙泉“农村技师”、青田“侨乡农师”、景宁“畲乡茶师 ”等一批母子品牌。缙云烧饼小烧饼大产业,一年卖10个亿,已经卖到20个省(市、区)和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智利、新加坡等五大洲20多个国家,在丽水优秀的烧饼师傅年薪35万。 三是 培育农村新型业态。重点发展农家乐民宿、农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新三宝”产业,带动低收入人群转移转业增收。如来料加工点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所有农民异地搬迁小区、所有低收入农户集中村、85%的行政村,从业人员20.05万人, 其中低收入农户7.11万人、灾后重建点农民2823人、库区移民1.37万人,今年加工费预计突破20亿元,人均增收近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