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从供给侧改革看农村文化礼堂
“全面深化改革、共享改革红利”系列报道之农村文化礼堂篇
从供给侧改革看农村文化礼堂
乡村春晚、人文讲堂、送戏下乡、家训乡风、祈福敬老、便民服务、来料加工、幸福食堂、民俗节庆、红色教育,甚至农村电商、居家养老服务、乡村博物馆、好人文化传播、特色文化传承都少不了农村文化礼堂这一公共空间的承载。
自2013年以来,我市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511座,成为了丽水农村新时代的文化乐园、精神家园。那么如何让礼堂文化成为农村喜闻乐见的形式,并增强乡土的文化自信,提升农村的文化品位、农耕的文化魅力?
农村文化礼堂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它不断提高着文化礼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中高端供给,还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村公共文化有效供给。“建、管、用、育”一体化、“送、种、联”机制也不断成就着丽水农村文化礼堂“文化惠民”的改革创举。
2016年,全市累计为农村文化礼堂送戏4000多场,送书40万余册,送电影4000多场,送讲座和展览1000余场。
在这些数据的背后,仍旧是文化礼堂里人头攒动之后的冷思考:节日风俗、传统礼仪和戏曲、非遗、民间故事、古建资源运用不充分,文化供给和百姓需求存在一定距离,文化创新较少。
如何在供给侧改革寻求农村文化礼堂新的改革形式?
青田侨乡文化礼堂聚焦留守老人,着力打造“幸福食堂”;聚焦华侨子女,打造“培根礼堂”;聚焦文化交流,把侨眷培养成为礼堂里的文艺骨干。
云和县23个农村文化礼堂免费开通WiFi网络,实现了“互联网+文化礼堂”,同时建立农村文化礼堂微信平台,及时传送礼堂活动信息给在外打工的“云和师傅”,一解浓浓乡愁。
缙云县官店礼堂乡村春晚面向2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网络直播,多角度、多方式地展示了缙云人自力更生的创业文化和乡愁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农村老百姓正确价值理念需求就是农村文化礼堂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上,莲都区碧湖镇缸窑村文化礼堂举行了500多位老人参加的“百叟宴”,50多位80岁以上老人上台接受全村村民的集体祝福。73岁本村老大娘何水钗唱起红歌《南泥湾》《浏阳河》,献给老人们,献给党的十九大,收获了大家最热烈的掌声。
“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在礼堂里,歌舞声、欢笑声、赞扬声,都是新时代农村文化礼堂供给侧改革的真实写照。
目前,丽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已纳入丽水市“十三五”总体规划,各县(市、区)均已配套出台了文化礼堂专项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700个以上高水平农村文化礼堂,并为农村“种”下多元化、创新性、极具魅力的文化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