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乡村振兴记”:党建引领助力山水裂变
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26日电(记者 奚金燕)从欠发达地区到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8年浙江第一、从穷乡僻壤到“绿富美”……这些年,浙江丽水的发展堪称逆袭。若深究起来,不难发现,逆袭的背后一直有一股力量在推动。而这股力量之源正是来自基层党建。
争当“领头雁”、敢啃“硬骨头”、跑出“加速度”……记者发现,在乡村振兴路上,丽水以党建引领,不断筑牢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发展中的基石作用,使基层党支部成了强村富民的“主引擎”,呈现出了别样的风景。
先试先行党员干部争当“领头雁”
仁岸,丽水市缙云县舒洪镇一个普通镇边村。翠绿的山脚下,农房傍水而建,别墅鳞次栉比。村民李永全却说过去的仁岸村脏乱差,“垃圾满地堆,蚊蝇满天飞”。村子的改变,要从一个人说起。
为改变落后,1997年,村党支部书记何伟峰上任后,决定引种东魁杨梅。这个决定最初被全镇人笑话,仅少数人引种。于是何伟峰一面和农技站站长研究种植技术,一面想方设法发动村民。
之后,何伟峰自己为村里担保向银行申请无息贷款,砍掉自家杨梅林,修筑了直通山顶的“杨梅公路”,方便全村运输和售卖。2008年仁岸杨梅代表丽水获得“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擂台赛”第一名,现在生意红火得挡都挡不住。
这并非个例。在云和县石塘镇,长汀村党支部书记蓝克明带伤坚持带领村干部发展乡村旅游,仅用三个月就在湖面造了一片沙滩,成了游客“看海”好去处。过去,长汀村每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只有2000元,自2016年“五一”以来已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旅游收入4000多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丽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方健忠表示,丽水注重选优配强“头雁”队伍,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全员轮训、跟班学习、上挂锻炼、交叉兼职、书记论坛等途径,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
丽水在去年村级组织换届中,吸引了大量优秀乡土人才回归,共有7000多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乡土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
众筹干事凝心聚力壮大村集体经济
如今在丽水这片希望的沃野上,一只只领头雁,贴近群众,解决难题,谋划未来,也激发出了每一位党员的内生动力。
美丽乡村建设者、众筹参与人、乡贤回归引路人……在丽水市缙云县三溪乡三溪村,一百多名党员有着“多重身份”。
为破解资金难题,三溪村党支部书记吴明军带头出资,同时走访乡贤群众,号召他们为村“众筹”建设资金,去年以来共有38位在外创业和本地热心人士认捐资金60余万元。
为巩固基层党建,三溪村以党员义务清单和党支部责任清单为主要抓手,同时创新灵活设置组织活动的时间、内容和具体形式,向外出党员提供党组织活动菜单。在去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三溪村党员回乡参加志愿服务达1200多人次。
此外,三溪村党支部还每年组织乡贤座谈会,吸引乡贤回乡投资产业,其中乡贤回归项目漂流就带动了三溪村农家乐民宿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致富。
这是一个缩影。为向“外”借力,外记者了解到,丽水探索每年公开招募100名左右乡村振兴合伙人,大力推行“1(党组织)+1(村集体)+N(新型农业主体或农村新业态)”经济组织形式,通过投资、合作、招商、技术服务、入股等方式,不定期组织开展点对点的招引活动。今年已推出10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公开招募,吸引了115个合伙人(企业)报名。
创新农村基层治理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乡村振兴不仅是一道生态命题、经济命题,也是一道治理命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立更加民主高效、精细精准的治理方式势在必行。
在丽水市松阳县,每个住村干部人手一份《民情地图》,记录着村民的住址、家庭信息和所反映的各种故事……这正是松阳基层干部进村入户的法宝之一。
尽管有联村、包村、住村等制度,但一些乡镇干部认为现在通讯很发达,没必要天天往村里跑。因此有的干部面对村民成了似曾相识的“陌生人”,更不用说在处理矛盾纠纷、群体事件发挥作用了。
《民情地图》正是针对干群关系的“慢性病”——叫不了名、说不了话、认不了路、办不了事所下的一剂狠药。“这张民情地图很受用。”80后住村干部周青青说,“心中有了这张民情图,与村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工作也顺当多了……”
除了“民情地图”,丽水聚焦精准服务,还总结推广“住村联心”“民事村了”“事不过夜”等特色品牌,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构建“党建统领+四平台+全科网格+集成服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推行“党员爱心系列”“党员先锋林”建设。
阅读这些村的故事,不难发现,丽水以党建为抓手,凝心聚力,重绘美景,重塑产业,终迎来了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乘法效应:2017年丽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2元,同比增长9.8%。而这些发生在丽水沃野之上的故事,也正是浙江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