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经信委主任张金如:浙企转型要打“绿色”牌

20.04.2015  10:11

   浙江在线杭州4月19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吴佳蔚 编辑/石潇俊) 近日,在全省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推进会上,浙江省经信委主任张金如表示,当前浙江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接近上限,浙企打破资源束缚的关键还要靠绿色化的发展。

   嘉兴:轻工重镇“腾笼换鸟”直击企业用地

  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作为浙江轻工“重镇”的嘉兴,2012-2020年还剩不到10万亩可用建设用地,其中用于工业的新增用地年均大概只有3000余亩。其中,高能耗行业产值占整个大规模以上企业的50%左右,但是能耗占了总能耗的80%,而且工业用地的亩均产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为此,嘉兴在企业“腾笼换鸟”的文章上下了苦功。

  据介绍,嘉兴不少县(市、区)对A类企业在新供土地时优先考虑、城镇土地使用税实行相应减免,去年累计减免税收8620万元;经开区对A类企业在享受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时,补助比例上浮10%;海宁、平湖、桐乡三个县(市)共对843家企业执行差别电价;南湖、秀洲区等7个县(市、区)在执行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基础上,加快推进差别化排污、差别化水价等政策执行。

  “退低”的目的是为了“进高”,“腾笼”的目的是为了“换鸟”。2012年以来,嘉兴累计腾退低效用地3.42万亩;在已腾退土地上累计新进项目277个,占地面积10734.5亩,新进亿元以上项目151个,新进规上项目161个。其中属于闲置收回的130个,淘汰关停的42个、兼并重组的76个、自我转型的29个,分别占项目总数的46.9%、15.2%、27.4%、10.5%。相比原项目,277个新进项目销售收入新增667亿元,税收新增38.9亿元;平均亩均销售收入714万元,比原项目提高6倍;亩均税收40万元,提高8倍。

  2014年,嘉兴全市淘汰落后产能共涉及企业1003家,拆除低端落后产能设备15680多台(套);行业整治共涉及企业602家,已淘汰关停企业197家,完成原地整治提升并通过验收企业共358家,完成搬迁入园企业31家。

   宁波:差别化电价向熔炼行业出重拳

  无独有偶,宁波选择的破解之道在于差别化电价手段的“针对性”运用。该市首次尝试运用差别电价手段来推进不锈钢熔炼行业的转型提升,于2011年出台了《关于对全市不锈钢企业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实施意见》,提出了差异化和阶段化的差别电价政策,即:根据企业的设备配置情况,按三类标准执行淘汰类差别电价:一是对只有中频炉的企业、按企业全部用电执行;二是对有中频炉、精炼炉的企业和有中频炉、冷轧(热轧)工序的企业,按企业全部用电的60%比例执行;三是对有中频炉、精炼炉和冷轧(热轧)工序的企业,按企业全部用电的40%比例执行。

  同时,设定了一个过渡期,2011年10月1日-2012年9月30日,按上述标准减半执行,避免差别电价政策对社会稳定造成的过多负面影响。

  据悉,宁波全市原有97家不锈钢企业,目前累计已有75家企业整体关停或淘汰落后设备,占企业总数的77%;拆除了中频炉和电弧炉173台、精炼炉25台,淘汰落后产能125万吨。铸造行业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累计淘汰改造落后工艺设备291台(套),占原有落后工艺设备数的80%以上;有34家企业整体关停或淘汰黑色金属铸造工艺,淘汰落后产能37万吨。不锈钢行业和铸造行业累计淘汰的落后产能可腾出用能空间31万吨标准煤。

  眼下,有20余家不锈钢企业成功转向塑料管件、光学薄膜、农机、强磁材料、物流等行业;在一批小微落后和低竞争力企业淘汰的同时,天地特钢、东盟、万荣、兴达等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不锈钢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和工艺改造实现提升发展,这4家企业的2014年工业总产值达4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总产值占不锈钢熔炼行业的70%以上,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截至今年3月底,宁波已累计对97家企业不锈钢企业和130家铸造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累计征收差别电价1.55亿元,征收的差别电价资金纳入工业产业扶持资金,重点用于对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的支持,同时避免了政府过多的行政措施带来的巨额财政支出。政策实施以来,未发生因差别电价政策而引起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也未发生资金链断裂的金融事件。

   德清:能量指标“有偿”使用助推节能减排

  湖州市德清县共有年综合耗能1000吨标煤(等价值)或年耗电200万千瓦时以上的工业企业296家(其中规上企业276家),年耗标煤125.89万吨(仅规上企业),年耗电19.33万千瓦时。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用能管理,去年以来,德清县大力推行城乡体制改革,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探索按照亩产效益评价核定用能权,建立企业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今年1月份,《德清县企业用能总量指标有偿使用和交易办法》经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4月份实现了4家企业(湖州千思丝绵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联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恒磊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奇异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用能权交易,交易总量16700吨标煤,交易费107.5万元,取得了明显成效。

  将德清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与实际拥有土地面积3亩以上的规模以下,共计1400余家工业企业全都列入了亩产效益评价范围。按规上、规下两个类别分别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权重,科学设置评价体系。规上企业着重考量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污权税收和单位电耗税收等5个指标。

  德清县经信委方面介绍称,在这五个指标中,政府特地设置了单位能耗增加值和单位电耗税收这两个与企业用能有直接关系的指标,促使企业进一步强化用能意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在这五个指标权重设置上,亩均税收占50%,亩均工业增加值占20%,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排污权税收、单位电耗税收分别占10%。规下企业则着重考量亩均税收和单位电耗税收这两个指标,其中,亩均税收占90%,单位电耗税收占10%。

   张金如:减排压力仍严峻

  会议上,张金如指出,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浙江工业企业,是更早、更直接感受到这些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带来的变化,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从这一点来讲,在经济新常态下解决好企业的发展导向问题,也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工业转型升级目标问题。

  他表示,当前浙江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接近上限。用地方面,浙江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可用建设用地严重不足;用能方面,2014年我省万元GDP能耗0.5吨标准煤(全国第三),“十三五”新增用能空间非常有限;水资源方面,2013年全省人均水资源量比2005年下降20%,已由轻度缺水地区转变为中度缺水地区;环境容量方面,去年全省有霾天数占比89.6%,减排压力前所未有。

  “资源环境总体约束非常强、破解难度非常大。怎么破解?关键还是要靠发展、靠绿色化的发展。”张金如说。

  目前全省已有50多个县(市、区)陆续启动了企业分类评价工作,2014年全省征收差别电价收入6000多万元。但总的来看,普遍存在评价指标设置不够科学、配套政策措施运用滞后等问题,直接影响实施效果。

  对此,张金如指出,第一,评价指标要力求“少而精”,避免“大而全”;第二,指标权重要力求“巧而准”,避免“一刀切”。

  “搞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和差别化价格政策,不是为了淘汰企业、多收税费,而是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采访中,张金如直言,这需要正确处理好稳增长和促转型的关系,寻找到最佳平衡点,把握好政策措施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