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民工圆“文化梦”

29.01.2016  09:09

  1月23日,由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非常梦想”——四川省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在四川省图书馆新馆举行。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四川省首届、第二届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的美术、书法、摄影获奖作品135件,吸引2000余人观展。 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四川在全国有200多万名农民工,如此庞大的人群,工作之余做什么?谁来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连续举办两届的四川省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正在寻找答案。

  搭平台

  为农民工构筑文化家园

  “非常梦想”——四川省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是国内第一个专为农民工举办的文艺作品大赛。2012年首届大赛启幕的半年时间里,1.8万件参赛作品从全国各地飞向成都,并收获了400余万张网络选票。大赛结束后,主办方精选大赛获奖作品,出版了作品选和专辑。四川省文化馆还邀请川籍农民工回成都观看自己的作品展、举行座谈会。这些作品选和专辑,如今已经成为基层文化馆培养人才的参考教材,也让漂泊四方的农民工文艺爱好者有了归属感。

  刚刚落幕的四川省第二届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的网络展示数量更是首届大赛的两倍。其中,文学作品3864件,音乐作品581件,美术、书法、摄影作品2037件;网络点击率超过600万,较首届增长50%;网络投票票数合计189万票,较首届增长一倍。

  据悉,本次大赛共设置文学类(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音乐类(歌词、歌曲)、书画摄影类(美术、书法、摄影)九大奖项,共评选出等级奖和优秀奖作品共635件,其中文学类获奖作品233件、书画摄影类获奖作品273件、音乐类获奖作品129件,并专门出版《“非常梦想”——四川省第二届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获奖作品集》。下一步,组委会还将为获奖作品申请版权登记证书。

  接地气

  唤起打工者群体的共鸣

  展览现场,一幅摄影一等奖作品《乡村里的故事》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照片里,3位妇女围坐在河沟边清洗着刚从田里摘下来的韭菜,俯拍之下,一把把新鲜的韭菜“脉络清晰”,一阵清香仿佛已扑鼻而来。作者喻克新告诉记者,这种场景在其老家很常见,在外打工时偶见此景,勾起怀乡之念,就顺手拍了下来。而这幅摄影作品居然是用一部不到3000元的手机拍摄的。

  “‘接地气’是本次大赛参赛作品的一大亮点。”作为本次大赛文学类作品评委,作家胡笳说:“可能专业的作家、诗人在笔法和技巧上比农民工朋友强,但是农民工们是离生活、生产最近的群体,他们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真实而质朴的感情是技巧和笔法无法取代的。

  除了在四川本地工作的农民工,身在省外的川籍农民工参赛者也不少。现居河南省周口市的朱应召也有过一段难忘的在川打工经历。“我在四川打工时认识了不少热爱文学的打工者,在他们的影响下走上了写作之路,现在有了自己的作品集。”参加本次比赛,朱应召从自己积累10多年的作品中挑选了《打工仔蚂蚁的爱情》和《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希望能唤起打工者群体的共鸣。

  “虽然没有蟋蟀和麦香,城市的灯光也能照亮心房……”这首写给农民工孩子的歌曲《奔跑吧!孩子》,以57827票雄踞音乐类作品第一名。“从歌词的创作能看出,新一代农民工的文化素养有了很大提升。”文学类作品评委、作家李牧雨直言,和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满足于打工挣钱,他们更加有理想、有抱负。

  重人才

  吸纳农民工志愿者

  近年来,四川省、市、县等各级文化部门纷纷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采取各种举措,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从2015年初起,四川各地便广泛开展了“情系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文化活动。成都、资阳、德阳等地建设了一批“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学生(儿童)文化之家”等文化阵地,文化主管部门也开展了“农民工网(夜)校”“留守儿童绿色网吧”“农民工读书会”等专项活动。全省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采取上门服务、网络服务和流动服务等形式,为农民工及留守学生(儿童)提供了各种免费“文化套餐”。

  除此之外,为农民工发掘、培养一批文艺创作人才,同样是四川省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的应有之义。“优秀的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借此展示,群众也得到了实惠。评奖是激励,借此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为艺术储备、培养人才。”四川省文化馆馆长赵红川说,四川省文化馆将建立“四川农民工文艺人才库和作品仓储”,派出专家对农民工文艺创作进行指导,并考虑吸纳有志进行文化志愿服务的农民工文艺爱好者成为“文化志愿者”,让他们的作品辐射影响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