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会让我们如此感动——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报告会摘录

02.09.2015  17:47

  2015年8月31日下午,国土资源部五楼会议大厅座无虚席,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报告会正在这里举行。

  整整两个小时的事迹报告期间,台下听众除擦拭眼泪的悄悄声响和几次情不自禁的拍手之外,几乎听不到任何杂音。数百人这样屏声静气地聆听,除了因为感动,几乎找不到任何词汇来做更切实际的解释。

  2009年8月,人民日报记者赵亚辉在长篇通讯《大地雄心》的开篇,有这样一段描述:

  在常人的眼中,中华大地是什么样子?

  是起伏的高山,是连绵的大河,是壮阔的草原,是茫茫的大漠,是一幅幅美景组成的波澜壮阔的画卷。

  在测绘队员的眼中,中华大地是什么样子?

  是一个一个的点。点有千千万万,数也数不清。

  每一个小点,都有一组详细的数据,标示着它的精确信息和地理位置。别小看这些地理数据,飞船上天、跨海大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数字城市……国家每一项重大工程,都离不开它的支持。

  而这无数小点,组合在一起,就代表着中国。

  这些点,不论在高山,在大河,在草原,在大漠,都必须有人一个一个走上去,架起仪器,读取数据,编入档案,画出地图。

  干这个活的人是谁?就是以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以下简称“国测一大队”)为代表的测绘科技工作者。

  国测一大队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专业测绘队伍。从1954年成立之日起,有队员就怀有这样一个梦,要测遍中国每一寸国土。

  为了完成这个梦,一个人不行,那么一支队伍去;一代人不够,那么几代人前仆后继上。

  是的,为了一个梦,他们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请聆听他们三代人的讲述:

  一位测绘老人的讲述:

  忠诚一辈子 奉献一辈子

  今年7月1日,在党的生日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6位参加首次珠峰测量的老测绘队员回信。捧着总书记的信,我无比激动、兴奋,热泪盈眶,一种至高无上的自豪感、荣誉感涌上心头。343个字,字字千斤,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我们老共产党员的亲切关怀,高度肯定了测绘工作的卓越功绩,同时也展现了我们党和国家领袖的伟大情怀。

  今年是我国首次成功测定珠峰高程40周年。在5月份国测一大队离退休党员组织生活会上,大家谈及40年前珠峰测量的话题,我们6位老同志感慨万千!1975年,我国精确测定珠峰高程,使中国人扬眉吐气。4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阔步前进。在这40年里,我们所在的队伍——国测一大队,顽强奋斗,开拓创新,登珠峰、下南极,测天量地,足迹遍布祖国东西南北、跨越陆地海洋,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感慨、自豪之余,我们决定给总书记写封信,表达我们老党员、老测绘人对党和国家的满腔热爱,对测绘事业的无限忠诚。

  总书记在百忙之中回信,尤其选在党的生日那天,更饱含着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殷切期望。我想起了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正像总书记所说,关键是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回想起当初执着的选择,回想起当年艰苦的历程,我心潮翻滚,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50年代初,新中国百业待兴。应国家经济建设急需,我们第一批测绘院校的毕业生和从部队转业的测绘工作者,怀揣着青春的理想和热情,高唱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艰苦哪安家”的进行曲,从祖国各地奔赴大西北,承担国家大地测量任务。当时,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祖国测绘,为祖国奋斗”。

  工作45年间,我曾4次进西藏,5次去青海,7次到新疆,8次到甘肃,足迹踏遍祖国大西北的每一块土地,徒步行走的里程累计超过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走了3圈。一辈子测量人生,一幕幕心酸往事,魂牵梦绕、记忆犹新。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测量珠峰的经历。

  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之际,组建测量分队,精确测定珠峰高程。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迅速在大队传播开来,大家奔走相告。我主动请缨,光荣地加入了测量分队。

  勇攀高峰、报效祖国的机会来了!为打破一直被国外垄断的珠峰勘测数据,我们测量队8个人痛下决心,誓死要为国争光,打胜这场翻身仗、志气仗、科学仗!可大家都清楚,珠峰地区是生命禁区,加之装备非常落后,上去的人死亡率达1/3以上。但我们没有犹豫,我们当时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党要我牺牲,我就不怕死!

  4月初,我们和全体登山队员一起列队,在珠峰大本营的五星红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怀着报效国家和必胜的信念,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任务!我清楚地记得,当天晚上,我对《光明日报》的记者说:我都已经40岁了,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时不搏又待何时?祖国的需要、党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存在的最大价值。此时,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使命,一切的艰难险阻,都要踩在我的脚下,坚决向胜利冲锋。

  珠峰地区海拔很高,空气含氧量仅相当于内地的60%。因此,队员们除了用鼻孔呼吸外,还需要用嘴大口大口地喘气,时间一长便会嘴唇溃烂、口腔溃疡、喉咙发炎,就会喝不下水、吃不下饭,痛苦难耐。强烈的高原反应,也常常使队员们感到头痛、心跳加剧,还会导致呕吐,彻夜难眠。由于这里的水在70度就会烧开,所以只能吃到夹生饭,多数人因此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为了避免感冒引起肺水肿、紫外线爆皮,队员们一连两个月不能洗头、擦脸,更谈不上洗澡了。

  我和队友梁保根承担了建立海拔5200米、5500米、6000米和6500米四个重力测量点的任务。在联测最后的6500米重力点时,意外发生了!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度,空气已经非常稀薄,每走一步都很艰难,更何况我们还要背着沉重的仪器。可当爬到北坳冰川的边缘时,梁保根突然捂着肚子,疼痛得脸色苍白,黄豆粒大的汗珠瞬间流了出来。为了保证安全,我决定先把仪器放到山上,再搀他下山。谁知梁保根却坚决不肯,平时内向少语的他还有点儿急了,他说:“那怎么行,就是要死,也要先完成任务。”一阵沉默后,他又接着对我说:“如果我真的死了,请告诉组织,我的尸体就埋在北坳山下,我要与珠峰永远相伴。你回去对我爱人讲,让她不要太难过,为国捐躯是光荣的。”

  那一刻,面对这样的队友,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喉咙里像塞了什么东西,说不出话来。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梁保根的疼痛稍微有些缓解,我们又一步三喘地向6500米高地爬去。当任务完成时,太阳也快要下山了。然而,此刻我们又面临新的威胁,如果当晚不能赶回6000米营地,就可能冻死在路上。可是,返回的途中有两处十几米高的陡坎,一旦失足滚下去,不死也会残废。考虑到梁保根的身体状况,我先把两台仪器分两次送下陡坎,然后再爬上去接他。下陡坎时,我们两人根本不敢站着,只能蹲下,用屁股一点一点往下蹭,一前一后,相差一米左右的距离,我想我必须在前面,万一有闪失,我可以为他挡一挡。就这样在艰难和危险中,我们忍饥挨冻,跋涉了近18个小时,赶回营地已经是后半夜了。此时,梁保根仍在疼痛,躺在床上缩成了一团。那些日子,他一直强忍着病痛,默默坚持工作,他的体重也足足消耗了十几斤,身体骨瘦如柴,双眼明显塌陷。就是靠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报效祖国的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全部测量工作。

  5月27日下午2时30分,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红色觇标耸立在珠峰之巅,我们6个交会点上的测量队员,经过3天的连续观测,圆满完成了任务。7月23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布:珠峰的准确高程为8848.13米。这一结果立即得到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公认,成为教科书上的权威数据。

  回想珠峰的日日夜夜,惊心动魄的景象历历在目。我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在我们的心中,生命诚可贵,使命价更高。党和国家把重任交给我们,我们想的就是责任和使命,我们怀的就是为国争光的信念,我们有的就是誓死完成任务的力量。

  人老了,经常回忆往事,每次翻出珍藏了几十年的老照片,我都会一遍遍抚摸,一张张凝视,直到双眼被泪水模糊。

  在那些峥嵘岁月里,我们几十年如一日,风雨兼程、勤恳奋斗,历尽艰辛、默默奉献。测绘队员有牺牲的悲壮,更有生命的辉煌!

  我的战友,黄杏贤,被山洪阻断了回归的路,因没有御寒装备被活活冻死;岳殿春,在甘肃作业期间被劳改犯残忍杀害;蒋岑,出测期间因煤气中毒夺走了年轻的生命;吴泉源,三次挺进珠峰,终因积劳成疾,年仅49岁就离开了人世。当时,大队总共300多人,每年都有队员因各种不幸而牺牲,而我们每个队员都是三百分之一,谁也不知道这一年会轮到谁。但我们都有一种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置生死于度外,选择顽强拼搏。

  在那个年代,我们受党的教育,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儿困难就在哪儿安家。为了党的事业,我们也做到了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在晚年蓦然回首,我感到非常自豪,能够做国家建设的开路先锋、做各行各业的铺路石,我一生无怨无悔。党和国家给了我们至高的荣誉。这次又有习总书记在党的生日之际,亲自给我们回信,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测绘人、普通的劳动者,这就是无上的光荣、最大的鼓励!

  因为测天量地的工作性质,我们从事着与祖国大地最亲近的职业,也得到了天地间最美的恩赐。我们亲眼目睹了珠峰的雪崩、天山的雪莲、林中的虎豹,看到过戈壁沙漠中的海市蜃楼,体验过祖国各地的民俗风情,可以说,饱览了人世间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也更加增强了我们对伟大祖国、对测绘事业的无限热爱。

  一位中年测绘的讲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为基层测绘工作者、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在国测一大队生活工作了30多个春秋。30多年来,让我感触很多:国测一大队老一辈测绘队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之后的一代代测绘人薪火相传,勇敢担当,开拓创新,为祖国测绘事业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国测一大队这支英雄的队伍,就是靠着全体队员的激情和智慧、青春和生命,艰难铸成。在这面英雄的旗帜上,测绘人用奋斗和坚持、用汗水和鲜血,编织出五彩的经纬,绘制出祖国的版图。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如灿烂群星,而宋泽盛、吴昭璞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永远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1959年7月,在执行国家一等三角锁联测任务时,组长宋泽盛带领刘明、常虎来到新疆阿尔泰山中麓,准备开展尖山点的大地控制测量。壁立千仞的尖山,怪石嶙峋,突兀凌空的山顶巨石,有如一把刺天利剑,令人望而生畏,不要说攀登,看一眼都让人心悸。

  在宋泽盛的带领下,三名测绘队员身负重物,一步一趋地在光滑陡峭的岩石上爬行,经过一番艰难的攀登,终于到达山顶。连续两个昼夜,他们一边观测、记录,一边计算成果、整理资料。任务完成后,疲惫的测绘队员在尖山顶上,背靠石墩,各据一方,昏昏入睡,全然忘了近在咫尺的深渊,直到黎明前被一阵冰雹打醒。

  随后,他们开始收拾东西下山,年轻队员常虎主动背起了沉重的仪器箱。上山不易、下山更难。尤其是冰雹将地面打得湿漉漉的,石上的苔藓又软又滑。常虎被仪器压得伸着脖子直喘气,额头上的汗珠子不断往下流淌。突然,常虎的脚下一滑,仪器箱撞到了身边的峭壁,整个人被反弹向悬崖一方。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宋泽盛一声“小心”,伴随着一个箭步上前,用双手抓住队友往回拉,队友和仪器保住了,宋泽盛却因身体失去平衡,跌入深达几十米的悬崖,壮烈牺牲。

  在清理组长的遗物时,队友发现他在山顶上写的一首诗:“测绘战士斗志昂,豪情满怀天下闯。铁鞋踏破重重山,千难万险无阻挡。”宋泽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国测一大队测绘人坚强不屈、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情怀。

  那一年,宋泽盛只有29岁,面对队友的险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他人架起了一道平安的彩虹,也将自己平凡而绚丽的生命之花,绽放在了新疆的阿尔泰山麓。

  时隔一年,同样的热血青春,又陨落在了另一个战场。那一年,国测一大队承担了国家坐标控制网布测任务。4月底,31岁的共产党员、技术员吴昭璞,带领一个水准测量小组,来到新疆南湖无边无垠的戈壁沙漠腹地。蓝天高远而深邃,空气炙热,沙石烫脚,小组携带的一箱蜡烛已融化成了液体。在到达某测量点后,让人揪心的事发生了。第二天早晨,吴昭璞照例去给同伴们的水囊灌水。可当他走到水桶跟前时,发现盛满清水的水桶漏了,珍贵的水悄无声息地渗入到了戈壁沙地中。在沙漠戈壁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每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沉默了一会儿,吴昭璞果断地对大家说:“没有水了,大家必须尽快撤离。你们两人一组,确定好路线赶紧往外撤,我留下来看守仪器和资料。”年轻队员不愿接受这样的安排:“怎么能这样,要走大家一起走!”吴昭璞看着队友们坚定地说:“大家一起走不行,一来这里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二是这么多的仪器、资料也带不出去。你们轻装走出戈壁,我等你们回来,咱们再一起把任务完成。”

  三天后,队员们带着清水艰难返回工作地点,当他们看到茫茫戈壁深处的景象时,全都惊呆了:吴昭璞静静地趴在戈壁上,头朝着队员们离开的方向,他的嘴里、鼻孔里全是黄沙,双手深深地插在沙子里。持续高温的烘烤,原本身高一米七的他,身躯已干缩到不足四尺。一切仿佛都凝固了。他们不能相信眼前的场景,绘图的墨水被喝干了,队员的牙膏被吃光了,一个年轻的生命被无情的戈壁吞噬了。更没人相信,似自己兄弟一般的战友,被大自然定格为如此悲壮的画面!而在他的身后,所有的仪器和资料都用自己的工作服包裹得完好无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吴昭璞仍没忘记保护好这些让他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宝贝。面对此情此景,队友们放声痛哭,万般无奈地将英雄的躯体掩埋了,没有青冢,没有墓碑,留给他惟一的陪葬品就是一只装满清水的军用水壶。

  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就这样坚决地把生的机会奉献给别人,把死的绝望留给了自己!就这样坚定地把他对同志的情、对事业的忠、对祖国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出测前的那年春节,吴昭璞回家探亲,他第一次见到了刚刚4个月大的儿子,可儿子还不能叫他一声“爸爸”。然而,这次短暂的时光便成了他惟一一次见到孩子、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妻子的诀别。多年以后,吴昭璞的儿子继承父业,来到了国测一大队。在小吴的记忆里,自然没有父亲的印象,但他最遗憾和痛苦的是,每年清明节,他不知道在哪里给父亲上一柱香、烧一叠纸。

  小吴第一次去野外执行任务,就申请去了父亲牺牲的新疆南湖。在茫茫沙漠,小吴没能找到父亲的墓地,由于风沙侵蚀,当年埋葬父亲遗体的地方,已经没有任何踪迹。小吴买了两个塑料桶,装上满满的清水,他面对苍天,大声哭喊着“爸爸,我给您送水来啦”。

  国测一大队的老一辈测绘队员,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冲锋在前,以身作则。他们战天斗地、挑战极限,不惜牺牲个人幸福乃至生命,用赤子之心担起党和国家重托,用青春热血为伟大祖国添彩!

  建队61年来,国测一大队有46名职工为新中国的测绘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老一辈测绘队员用鲜血乃至生命丈量祖国壮美河山的壮举,也激励着一代代测绘人,为这项事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默默奉献。

  共产党员、中队长任光,1975年进队,先后15次进入青藏高原执行测量任务,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重力测量专家。1999年,在进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布测时,任光和队员们来到海拔6700米的西藏一个沼泽地带,高海拔的缺氧让他们喘不上气来,一会雪雨冰雹,一会阳光灿烂,也让他们搞不懂这变化无常的恶劣天气。晚上8点多,小组来到一条河边。白天融化的雪水漫出了河床,淹没了道路,再加上气温骤降,河面开始结冰,冰雪汇成了白茫茫的一片,看不清哪里是河、哪里是路,分不出哪里水深、哪里水浅。看到眼前的情景,司机停下了车,队员们争着要下车找路,可任光说,“我是中队长,还是我来吧”。他一边说着,一边迅速地脱掉鞋袜、挽起裤腿,赤脚跳进了冰冷的水中。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他淡定地一边探路,一边指挥汽车缓慢前行。

  在汽车驶出危险时,队友们急忙将站都站不稳的任光扶上车。只见他的双腿被锋利的冰凌刺破,划出一道道血迹。脚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连鞋袜都穿不上了。队友们小心为他擦腿暖脚,心疼的眼泪情不自禁夺眶而出,而他却哆哆嗦嗦地说:“没事儿,咱这共产党员又不是泥捏的。何况,我也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说到这里,我讲个小插曲:1984年夏天,一个小组奔波在酷暑的测区里,十分辛苦,大队长王育城带着周建勋去看望他们。一天中午,吃饭时间到了,正巧在路边看到一个小馆子,于是决定抓紧时间吃饭。几个人刚坐下,王育城忽然掏出五毛钱,说道“建勋,去买瓶啤酒来”,那时一瓶酒是4毛钱。周建勋觉得奇怪,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喜事。王育城平静而又自豪地说:“今天是‘七一’,我是这里惟一的党员,所以我要请客,庆祝党的生日。”什么叫党在心中?什么叫在党爱党?

  现任六中队技术负责人张建华,参与了2005年珠峰测量。在进行西绒布交会点的踏勘时,出发时还好好的天,却突然下起大雪来,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白雪弥漫了整个西绒布冰塔林,能见度不足5米,张建华彻底迷失了方向。在这样的暴风雪中,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摔死或冻死。一种莫名的恐惧环绕在身边。在与狂风和暴雪搏斗的一天里,他的手套、裤腿上都结满了冰碴,胡子、睫毛上也长出了“冰棍”。直到日近黄昏,雪慢慢变小,张建华和雇工才辨出了大概的方向,奇迹般地走出冰塔林。当看到一个观测点位、知道有生还希望时,他一下子摊到在地,泪水止不住奔涌而出。后来他说:“我当时想到了已经两年没有见面的父母,想到了妻子和孩子,就是没想到自己还能活着走出来。”然而,靠着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一个星期后,张建华再一次穿越中绒布冰塔林,到设定的交会点进行测量。他啃着硬邦邦的干粮,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孤独,承受着无边寂寞的煎熬,在海拔6300米的生命禁区坚守了七天七夜,饮冰卧雪、坚持观测,直到圆满完成任务。

  在国测一大队这个集体里,几乎每个外业队员都会面临艰苦、但没有人犹豫,都会饱含辛酸、但没有人放弃,都有无私奉献、但没有人埋怨。都食人间烟火,谁不儿女情长?在每次队员外出测量、为国家建设绘制蓝图时,留在身后的都是恋人的思念、妻子的孤独、儿女的盼望、以及父母的牵挂。他们有对妻子、对儿女、对父母的深深愧疚,但他们更有对党、对事业、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用忠诚奉献的测绘精神,成就了国测一大队这支英雄的队伍。

  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就像老师傅邵世坤说的那样:“大地测量是党交给我们的事,是个严实活、良心活,你必须用心、必须热爱、必须把它干好。”老队员施仲强也说:“国家分配的任务,豁出命也必须完成好,否则就是丢国测一大队的脸,就是奇耻大辱!”他们的话朴实无华,却饱含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饱含着做人做事的担当,饱含着一大队测绘人强烈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

  力量来自于信念,成绩来源于坚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国测一大队的队员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把测绘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甘洒热血绘蓝图,殚精竭虑为祖国!

  一位测绘妻子的讲述:

  平凡的爱守护不平凡的事业

  我叫徐玮,是一个平凡的小学教师。

  我跟任秀波谈恋爱的时候,由于他一年里有十个多月在测绘一线奔波,不管是情人节还是生日,我都见不到他的身影。那会儿,看着身边的同学、朋友成双成对,而我却形单影只,也经常不开心,跟他闹别扭,还差点因此分手。

  12年前的夏天,任秀波在天津执行控制测量任务,我趁暑假去看他,也想理清我们今后的路怎么走。在天津测区的4天,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在这里,我看到他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挥汗如雨,看到他晚上回到帐篷还要整理数据、挑灯计算,看到他三餐不能按时、经常以方便面充饥。最关键的是,我看到了他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仍然不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执着的时候,他的头上就像有了一个美丽的光环,让我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感动。就是在这里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忽然间想通了,这样的男人就算不能常伴身边,却最能给我安全感,也最值得我托付终身。不能一起过节没关系,他在身边的每一天就都是情人节!

  于是,他从天津回来后,我们开始商量结婚的事宜。可恰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测量珠峰的任务,还是登顶队员。他对我说:“等我回来再结婚吧,因为珠峰地区环境恶劣、非常危险,如果我有个三长两短,会影响你。”所以,他坚持要推迟婚期。我开始不同意,可还是拗不过他。后来才知道,登顶珠峰的死亡率超过30%。也正因为如此,从他出发的那天起,我就一直提心吊胆。珠峰地区打不通电话,我就天天守着电视、不断调台看新闻,每天第一时间去买报纸、找信息,神经质一样关注有关他们的一切情况。

  有一天,我听队里的人说,在登顶测量过程中,任秀波为了操作仪器,脱掉了手套,我瞬间大脑一片空白。那可是零下40多度的地方,没有手套的保护,双手会被冻坏死的。他现在怎么样?手有没有受伤?这样的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我四处打听,却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我急得直掉眼泪,好几天吃不下、睡不着。当时,我在日记里写到:“我愿用自己的一切换得他平安归来,手坏了没关系,只要人没事,以后我就是他的双手”。万幸的是,几天后,他们史无前例地将重力测量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功测出了珠峰的新高程,而他也安然无恙。这时,我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

  我的丈夫虽然常常不在身边,但只要一回家,他总是带着天南海北的特产,只要别人说好,他就尽量买回来,好让我和孩子尝一尝。有时,我累了、烦了、病了,也对他有怨言。可是,每次他回来,都是从几千里外就开始打电话,等他星夜兼程、完好无损地站在我的面前时,我这心里就只剩下高兴了,一句埋怨的话也说不出口。

  其实,在国测一大队,有很多队员的妻子,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支持着丈夫,用瘦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有很多队员的父母,常年只能见到孩子寥寥几面,无数个日夜在牵肠挂肚中度过;有很多队员的孩子,他们的出生和成长少有父亲的陪伴,却一直被父亲的爱包围、被父亲的精神感召。他们都是国测一大队队员的家属,虽然默默无闻,却是这个集体坚强的后盾。正是他们的坚守,促成了这支战无不胜的英雄群体。

  老队员焦天孝的妻子潘西琴大姐,是队里出了名的好媳妇。潘大姐性格开朗,为人热情。队里谁家有困难,她都全力帮忙。在丈夫跑外业的几十年里,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常年生病的公婆,抚养年幼的孩子。尽管其中的艰辛难以想像,可她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却是:“老焦他们干的是大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离不了他们,我不能让他因为家里的事分心。”朴素的话语,饱含着她对丈夫的理解、对测绘的深情。在潘大姐的婆婆去世时,丈夫正在新疆茫茫的戈壁开展作业,没能回来送送母亲。老人家弥留之际,含糊不清地喊着天孝的名字。潘大姐拉着婆婆的手,边哭边说:“妈,我知道您是在等天孝,可他因为工作赶不回来,他有他的责任。您别怪他,媳妇替他送您了,您就放心吧。”

  1991年,国测一大队因为功绩卓著,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潘大姐作为家属代表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可让潘大姐在朋友中出了名,人人都羡慕她,她也感到莫大的荣耀。她总是说:“我找了老焦这个测绘丈夫,虽然辛苦,却也有很多你们不知道的幸福。只要他一回来,我就会受到女皇般的待遇呢,啥都不让我干,接送孩子,买菜做饭,甚至做针线活,他全包了。我们一家老小都爱吃他烧的糖醋鱼、小酥肉,很有饭店大厨师的水平呢。”

  测绘队员高付才的女儿,出生不久就被确诊为“脑瘫儿”。高付才对妻子王锦说:“也许康复的机会很渺茫,但是,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不放弃。”从此,这对普通的夫妻患难与共,各自承担起超出常人几倍的重任。女儿一岁前天天打吊瓶,孩子幼小的身体上布满了针眼。就在这个时候,丈夫接到了出测任务。两难之际,王锦坚定地对丈夫说:“孩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好的,工作却不能等。你放心走,家里有我呢。”就这样,丈夫强忍心疼、饱含泪水,奔赴到了测绘一线。

  2009年的冬天,由于孩子的严重病情,王锦每天都要很早去医院挂个专家号,再回家和70多岁的老父亲一起,带着孩子去看病。那段时间,她的丈夫在执行港珠澳大桥施工测量的紧张任务,一直坚守在作业现场、无法离开,连春节都没能回家。在给妻子的电话中,丈夫的话语满是愧疚、满是感激、满是爱意。这些年,高付才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压抑着心底深深的伤痛,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2011年,他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王锦说:“测绘队员虽然大多数时间在野外作业,但他们责任心强,诚实可靠。嫁给测绘队员,再苦再累也心甘。”

  队员王新光的父亲是干了一辈子测绘的老队员,他给儿子传承了测绘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良品格。2005年,已离休的他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但当他得知自己的小儿子接到通知,要去测量珠峰高度时,老人家高兴了好几天。他给家里所有人说,要全力以赴支持儿子完成任务。

  出发的当天,王新光去医院向父亲告别,父亲微笑着叮嘱:“那地方冷,你可要注意身体呵!”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句话竟成了临终遗言。一个多月后,父亲因病去世,王新光的母亲,一个没有上过几天学、但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坚定地告诉队里的领导和家里的孩子:不能将父亲去世的消息传到珠峰测区,她怕影响儿子的工作、影响整个珠峰测量队伍的情绪。但不幸的消息还是被王新光知道了,队里领导让他下山回家,他却坚定地说:“现在正需要人手,我是党员,这个身份就决定了我在这个时刻不能撤。”

  王新光回到西安,见到母亲的瞬间,他紧紧拥抱着母亲,放声痛哭。母亲这辈子一直全力支持着干测绘的丈夫,尽心尽力、毫无怨言。现在,她更加牵挂干测绘的儿子,因为她知道测绘的艰苦,更懂得测绘人的责任。一个伟大的妻子、一个伟大的母亲,对国测一大队的两个队员,理解了一辈子、支持了一辈子!

  测绘队员赵越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干野外测量工作的,所以,他对测绘有着与生俱来的特殊感情。由于父亲常年不在家,他年幼的时候,对父亲的概念很模糊,感觉就像一位来去匆匆的过客,更像是一只往返迁徙的候鸟。每年初春,就打起行囊奔向远方,待到深秋,才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家里。在他3岁多的那年,父亲收测归来,当赵越看见一张黝黑、瘦弱的面孔时,害怕得直往母亲身后躲,嘴里还低声地叫着“叔叔”。

  虽然父亲从来不在家里谈工作的辛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赵越还是听到了野外测绘的艰难和危险。当他知道父亲在野外作业时身负重伤,头上密密麻麻地缝了42针、抢救了一整夜才脱离生命危险的时候,他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那些对父亲的埋怨烟消云散,他深刻地感受到父亲的伟大,体会到对他和母亲深深的爱。虽然和父亲聚少离多,但在他的眼里,父亲热情开朗、豁达大度,对工作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父亲的品质也深深地影响着他。2004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心怀着对爷爷、对父亲的无比敬仰,赵越报考了测绘专业,并在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某公司优厚的待遇,来到了国测一大队。他选择了踏着先辈的足迹,勇敢前行。

  作为女人,谁不向往丈夫在身边无微不至的呵护?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常伴左右?作为孩子,谁不渴望在父亲的陪伴中长大?可外业测绘队员经年累月远离亲人、风餐露宿,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仪器测绘秀美山河,舍小家、为国家,付出了全部青春和热血。他们的家人也在经历了埋怨、无奈、理解之后,终被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崇高品格所感动,终将不满和埋怨都化作了全心全意的支持。

  今年“七一”,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六位老队员回信。身为一大队队员家属的我们,也非常激动。这仿佛也是总书记对我们多年来含辛茹苦、默默坚守的肯定和褒扬。这一刻,我们从内心深处升腾起无限的荣光,我们觉得,付出和守候得到了最丰厚的回报。身为测绘队员的家人,我无怨无悔;作为测绘队员背后的女人,我自豪骄傲!

  一位青年测绘的讲述:

  我自豪,我是新时代测绘人

  9年前,我怀着美好憧憬,来到国测一大队。我知道这是一支拥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队伍,代表着我国大地测量的最高水准。仅仅是“国测一大队”这几个字,就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我对测绘有着与生俱来的特殊感情。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干外业测绘的,每年初春,父亲打起行囊奔向远方;直到深秋,父亲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家里。为了测绘工作,父亲不幸英年早逝。小时候,父亲很少有时间陪我,但他热情开朗、豁达大度,对工作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的品质,还是深深地影响着我。有一次听别人说,父亲曾在野外作业时身负重伤,头上密密麻麻地缝了42针、抢救了几个昼夜才脱离生命危险。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更加理解了父亲的工作,更加增添了对父亲的敬佩。也正因为如此,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怀着对测绘人的无比敬仰,报考了测绘专业。大学毕业后,我毅然放弃去沿海地区的优越环境、放弃一家公司的优厚待遇,选择了国测一大队。

  入队时的第一堂课,在大队展览室进行。在这里,有队员们以天为帐、以地为床的动人场景,有戈壁风沙中取火做饭的艰苦画面,更有数十名队员为这份事业光荣献身的悲壮故事。我深深感觉到测绘人战天斗地、不屈不饶的坚强意志,感受到测绘人忠诚事业、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作为年轻的测绘工作者、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决心要继承国测一大队的光荣传统,不言苦、不怕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为祖国测绘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今天,在国测一大队的时间久了,我觉得自己已从青涩逐步走向了成熟。我越来越爱上了自己从事的工作,越来越喜欢上了这个英雄的集体。我知道,选择了国测一大队,就选择了一份责任、一种奉献,就要有一腔热血时刻等待着为祖国抛洒。无浪可冲算什么大海,有浪不冲就不是生命!

  在港珠澳大桥控制测量中,为了大桥精准对接,需要进行海上长距离、毫米级精度的高程传递,这可一直是测绘行业难啃的硬骨头。桥梁主体全长达29.6公里,这在世界测量史上还没有先例。面对这一难题,我们年轻的技术人员无惧无畏,创新技术方法、优化观测设计,经过一系列艰苦努力,使最终的测量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建设现代特大型桥梁的测量空白。前来“观战”的香港同行很有感慨地说:“这么高的精度、这么快的速度,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在实施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项目的测量任务时,由于大多数地方车辆无法通行,我们70多名测绘队员在非洲的深山密林、烂泥沼泽、荆棘丛中艰难行进,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很大的力气,选点、埋石、测量等工作更是举步维艰。在项目实施中,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成突击队,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测量仪器,连续奋战3个多月,提前完成了任务。几个月下来,负责保护我们的阿尔及利亚武装军警竖起大拇指,敬佩地对我们说:“中国人,了不起!”

  2005年,队友何志堂与张世伟承担了南极地区的绝对重力测量任务。在南极近4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身背几十斤的重力仪,常常凌晨4点出发,踏着没膝的积雪,顶着六七级的狂风,跋涉五六个小时,找到测量点。有一个观测点在长城湾对面的韩国考察站,必须乘坐橡皮艇穿越14公里的海面才能到达。海上风大浪高,水手们轻易不愿出海。何志堂耐心做工作,置危险于脑后,义无反顾带头跳上小艇。水手长被打动了,协助他们3次出艇执行任务。最后一次返回时,橡皮艇几次差点倾覆。完成计划任务后,何志堂说:“来一趟南极不容易,测量数据只有不足、不会多余,我们利用这段时间再建一个绝对重力点吧。”尽管这意味着工作量将增加一倍,但两人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抢时间进行设计、选点、搬运仪器、测量计算。就这样,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首次建立了我国南极高精度重力基准,为南极考察提供了重要科学数据。

  大队作为国家测绘队伍中的尖兵铁旅,凭着强大的技术实力、扎实的工作作风、顽强的奋斗精神,打造了一个金字招牌。近年来,大队更是不断强化“科技兴队”战略,把突出一个“精”字作为勇立潮头的法宝:坚持把队伍建精、把技术搞精、把装备配精,从而使得测量速度、质量、效率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2006年,为了填补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图空白,大队深入西藏、新疆、青海,纵横于大漠戈壁,奋战在雪域高原。尽管装备比过去先进,但在这片广袤大地进行测量,队员们还要时刻面对大自然的严酷挑战。小组长周喜峰说:“经常是刚搭起帐篷,准备在里面做饭,结果一阵狂风过来,帐篷瞬间被掀翻。睡袋也常被浇得又湿又凉。”环顾四周,不是茫茫的戈壁,就是万古的荒原。队员王涛说,那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无聊、孤独和寂寞。两个人一组,一开始还能说说话、聊聊天,到后来便无话可说,坐着就默默发呆。早上起来要是能看见一只动物,也会欣喜若狂。

  正是由于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大队技术人员和参与西部测图工程的科研人员一道想方设法,创新技术手段,攻克技术难关:首次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实施大规模数字化测图;首次采用干涉测图技术,开展多云雾高山区地形图测绘;首次建立测绘生产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工程建设“零伤亡”。2014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地理信息论坛上,西部测图工程获世界地理空间信息杰出工程奖。

  为了保护大雁塔,西安市政府对大雁塔变形监测与保护进行招标,并提出了测量精度1毫米的严格要求。大队一举中标,大队技术人员废寝忘食、刻苦钻研,首创了微分观测方案和全新数学模型。为这位“千岁老人”进行“体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想在塔顶安置测量觇标和棱镜,测绘队员需要像壁虎一样,身体紧贴塔身,踩着窄窄的砖檐,一点点挪步。惊险的动作让游人都不禁发出惊呼。盛夏的正午,太阳晒得人头皮发烫。而我们要在炎炎烈日下进行持续观测,往往一待就是一整天。经过几年的测量,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观测成果,为有效治理大雁塔倾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前不久,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突发特大山体滑坡灾害,65人失踪。大队长肖学年带领8名测绘队员,组成监测分队星夜赶赴滑坡核心区域,顶着落石危险,快速获取了滑坡土方量、被毁建筑等重要信息,并利用三维实景技术和0.01毫米精度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实时监测山体稳定性。肖学年和队员们在岌岌可危的巨石下紧张观测,认真计算,不分昼夜、忘我工作,随时报告山体漂移数据及任何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测绘人用新技术、新方法,获得了灾害救援和人员疏散的可靠依据,为现场救援工作保驾护航,避免了次生灾害可能带来的更大损失,受到了中央和省里领导的高度赞扬。

  作为年轻人,谁不向往五彩斑斓的都市生活,谁不留恋花前月下的浪漫时光?可测绘队员不仅要经受生命禁区的极限挑战,还要面临各种诱惑与考验。然而,近10年的测绘人生,让我深深感到:虽然野外测绘工作艰苦,但我们有精神的高山、灵魂的高地;虽然没有灯红酒绿,但我们领略了大自然最美丽的景色;虽然少有花前月下、天伦之乐,但我们有爱党、爱国、爱家的炽热情怀,有人生的大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了珠穆朗玛、冰原大陆的战天斗地,雪域高原、大江南北的顽强拼搏,重大工程、自然灾害面前的挥洒汗水、攻坚克难,经过了61年的不懈努力,现在的国测一大队已拥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高素质优秀团队,拥有卫星遥感、航空摄影、无人机测绘、应急监测车、街景测绘车等高新技术装备,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化测绘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

  看今朝,中国测绘成功打造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推动发展了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开启了资源三号卫星为核心的自主航天测绘新时代,推动了以位置服务、互联网地图、北斗导航应用为代表的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在国际测绘舞台上发出了中国的最强音。每当我们看到手机导航、高铁飞驰的画面,看到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的壮丽,看到一枚枚火箭腾空飞跃、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我们都会感到无比自豪,因为在这里面,有我们测绘人贡献的一份力量!

  展望未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测绘事业阔步向前。作为新时期的测绘人,也许我们不需要再攀登那么多峻岭险峰,但我们需要攀登测绘科学技术的高峰,抢占世界测绘技术与服务的制高点。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扬“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再立新功、再创辉煌!让国测一大队这面英雄的旗帜更加鲜艳,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南湖区举办“大地之翼”主题鸟类公益摄影展
  为向市民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念,林业厅
安吉: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享蓝天白云
  近日,在安吉县孝丰镇赋石水库,林业厅
瑞安“四高”举措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瑞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局全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内涵,坚持把国土绿化作为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主抓手、主战场,高站位、高标准、高效能、高水平、高质量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2020年新造林面积16686亩,完成率达110.林业厅
秋意渐浓 柯桥南部山区掀起“登山热”
  近来秋意渐浓,柯桥区南部山区清新的空气,林业厅
衢江:做好油茶测产小工作 把握高质量发展大方向
  为规范衢江区油茶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的技术标准,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