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私人订制”治污水一户一方案
老宅建起了化粪池,村民洪立卓夫妇乐滋滋。
带你悦览大杭州 扫描二维码或直接搜索“读城杭州”
这两天,在临安板桥镇的一处山坞里,上钱村多年的宁静,被一桩惠民工程所“惊扰”:
各家的屋内屋外都“开膛破肚”,埋下了三格式化粪池;卫生间、厨房间和洗衣台板的污水也都被集中纳管,归入化粪池统一处理;驴子们每天穿梭于各家房前屋后,把水泥驮过来,把废土拉走……一时间,上钱村成了镐声四起的大工地。尽管多年的宁静被挥舞的铁锹和镐头所打破,但上钱村各家各户都很享受这样的“扰民”。
山乡“囧”事如厕难
这是临安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首次把“百姓得实惠”落实落细到以“户”为考量单位的民生工程。
上钱村大青坞自然村坐落在青山环绕的山坞里。这里环境秀美,空气清新,透着恬淡闲适的田园气息,是都市人十分向往的世外桃源。
然而,从这里进城的“儿子、孙子”们,尤其是“儿媳、孙媳”们,却很少回家。有时,难得回家一趟,也是仓促回城,少有待上一晚的。“囧”事之一,便是如厕难。
大青坞共有110户村民,九成农户住的是20年以上的老房子,屋内卫生设施简陋。虽然三格式厕所在农村地区推广多年,但由于受各家经济和住房条件所限,如今,大青坞村民坐粪桶上厕所的仍不在少数。“孙子们回来,说别的都好,就是上厕所不方便。”69岁的洪云霞说。
如今,洪云霞多年的烦恼正在被“五水共治”的春风驱散。作为临安开展“五水共治”的重大落地工程和主抓手,去年起,临安在农村地区全面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两年时间里,已有248个村着手建设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从截污纳管、“一村一张作战图”,到因村制宜、因户制宜、一户一策,临安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战打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尽心。
污水治理一户一方案
临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办公室负责人陈嫩华说,与很多地方一样,去年,临安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重点也是放在“统一纳管,集中处理”上。“后来,我们发现,这样做,尽管‘高大上’,但还是要与各村的实际相顺应。譬如有的村,地处偏远,本身又不在环境敏感区域,而且人员居住也分散,如果‘一刀切’全部集中纳管,不光建设成本会很高,也没有必要。因为这些地方自净能力比较好,只要把各家的污水各自处理,各自排放,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一味追求集中纳管。”
有鉴于此,今年年初,临安制订了“因村制宜、因户制宜、一户一策”的治污新思路,并对规划设计提出“用脚步画出设计图”的工作要求。制图前,设计方必须挨家挨户上门调查,了解各家诉求,并依照各村各户的地形地貌,“私人订制”设计治污工程。
历经大半年的精心调查,临安根据各个项目村的实际,制定了“统一纳管”、局部“联户治理”、“单户治理”三种治污模式。上钱村大青坞因为地处偏远山区,没有合适的地方建设终端处理池,最终采取了“单户治理”的模式。
对已埋设化粪池的家庭,经过改造升级后,继续使用;对尚未埋设化粪池的,则根据各家意愿,预设排污口,预埋化粪池。为减少扰民,尽量让每户家庭都满意,大青坞污水治理工程采取由户主或村民承包的方式建设,由政府统一埋单。
村民感慨“国家好啊!”
92岁的单守诚在老宅里已经住了三十多年,这两天,他天天都要去看看屋外挖埋化粪池的进展。“等化粪池埋好了,我们想在卧室里隔一个卫生间。城里的儿子听说这件事,都高兴死了。说等化粪池一埋好,就回家修建卫生间。”
因为治污工程进村入户,“倒逼”村民修建卫生间甚至拆旧屋,建新房的,在大青坞还有很多。“我们村九成是老房子,不是大家没钱改善卫生设施,只是专门请人到家埋一个化粪池,挺费事的,有的人想熬熬也就过去了。现在政府出钱帮我建,大家自然就想生活得更舒服些。”村支书洪伟强说。
对于正在建新房的王军来说,这次治污工程进村可谓下了一场“及时雨”。他指着身后一新两旧三间房子对记者说,“我们兄弟三人在老房子里住了40多年了。这次建新房正好碰到村里建设污水工程,刚好把化粪池和新房一起建,再好不过了。本来我哥哥准备过几年再建新房的,现在污水池都建好了,他准备明年就建新房。”
“政府出钱,上门帮我们建,而且活还干得这么好,化粪池一建好,马上帮我们把土拉走,还浇上水泥,我这辈子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国家好啊!”一旁65岁的卢翠莲说。(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