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娃娃兵”徐修明和他的抗战岁月
徐修明老人向记者讲述抗战打鬼子的难忘经历。
提起当年抗日打鬼子的事,86岁的徐修明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陷入了悠远的沉思。
“我是12岁参加新四军的,在长江两岸打了一百多场战斗。鬼子真残暴啊!到了哪里,哪里就遭殃。为了打鬼子,我们牺牲了多少战友啊!他们都是那么年轻。”沉默许久,老徐的话匣打开了。
12岁参战 瞒父母入伍抗日
徐修明原名赵子兆,1929年出生在皖南绩溪县荆州乡朱秀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育有多个子女,因病、因贫、因饥饿相继夭折,留下他一根独苗。
“那时苦啊,饿得什么东西都吃。”老徐记得他9岁那年,村里有些陌生人进进出出,“他们经常会给我些吃的,很诱人。”而更诱人的是他们腰间的手枪,男孩子嘛,都喜欢枪。有时候,老徐还会帮他们带个口信、送送纸条什么的,“每次帮了忙,他们就会把枪给我玩一玩。”后来,在大人口中得知,他们是皖南游击队。
1941年刚过完年,村里来了一大批人,有300多人。他们是皖南的新四军,此行任务是为南移北进的大部队打前站。新四军绕道宁国进入苏北根据地,与朱秀村毗邻的上无家村是必经之路,而上无家村有一个营的鬼子挡住了去路,他们的任务的就是去消灭这个鬼子营。
“拿下一个营不是问题,关键是山上的碉堡配有二挺重机枪和二挺轻机枪,封死了道路。要消灭他们,必先攻下碉堡。”徐明修至今仍记得,东征大队参谋长王新鑫制定了兵分三路的战斗方案:一路由突击队乔装混杂在上山干活的农民中,尽可能接近碉堡;第二路绕道山背面,由上往下攻;第三路主力部队则正面强攻地面部队。在挑选上山百姓时,徐修明跃跃欲试也要参加,这提醒了王新鑫,“他让我多找几个小伙伴一同参加,因为小孩容易迷惑敌人。”
这次战斗非常顺利,徐明修和小伙伴在战斗中非常机敏,起到了掩护作用,还缴获了一支驳壳枪。作为奖励,部队给他们留下了一些玉米饼,然后要急忙往宁国去了。此时,尝到“甜头”的徐修明要求参加部队。此时他只有12岁,但在战场上表现好,人又机灵,王新鑫参谋长破格收下了他。不久,徐明修当上了大队长戴吉祥(谐音,解放后在上海警备区任要职)的通信员,大队长还给他配了他亲手缴获的驳壳枪。就这样,老徐瞒着父母走上了抗战征程。
当通信员 一线亲历肉搏战
徐修明入伍,正碰上新四军东征抗日,但遭遇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围追堵截。部队过了宁国后,一路打打杀杀,战事不断,到了江苏黄桥已是弹尽粮绝,伤兵满营。1942年冬季,部队在茅山进行了整编和训练,补充了弹药和冬装,战斗力得到了提高,并投入了黄桥决战。一路上,部队攻江阴,战淮安,克涟水,三战泰安,转战鲁南,越战越勇。“哪里有鬼子就往哪里打,哪里鬼子多,就往哪里赶。部队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徐老说,在历次战斗中,他都是给首长当通信员,“负责送信联络、传递命令”。战争年代,危险无处不在。对于还是“小鬼”的他来说,更是无处不是险境。记得那是一场麦收保卫战,发生在江苏境内。在离江阴不远的申港镇驻扎着100多鬼子、300多伪军,经常下乡扫荡、抢粮,祸害百姓。麦收前夕,上级命令徐修明所在团敲掉这伙敌人。团里决定投入二个营的兵力主攻申港镇。战事起初打得不顺利,敌人拼死抵抗,给部队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在一场抢山头的战斗中,首长让徐修明到前方送达撤退命令。“我到现场的时候,双方正投入肉搏战。营长已经牺牲,副营长瞪着大眼向我吼道:‘已经撤不下来了。’”
见此情景,徐修明从地上捡起了一支三八大盖,冲进了肉搏群里。“三八大盖挺沉的,我人小挥不起来,一个鬼子见我弱小,向我冲来。就在我打算拼死一搏时,一名战士横插过来,帮我挡住鬼子的刺刀,一面同鬼子格斗一面叫我后退。眼看这名战士体力不支要吃亏,我赶紧冲到鬼子身后,抱住鬼子的一条腿不放,这名战士趁机把鬼子刺倒……但是,战斗结束打扫战场时,我发现这名战士已经牺牲了。”
四年征战 15岁戴功返乡
1943年,部队一路北上进入山东。徐老回忆,入鲁后打日照,战蒙阳,克莱芜,攻博山,决战济南,一路上战事不断。“日本人装备好,很难打,每消灭一个鬼子我们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徐老说,“老百姓对新四军、八路军是真好,部队行军打仗,所到之处,老百姓都会帮助解决吃住,部队有伤员,留在老乡家养伤,老乡很愿意,部队也放心。我们这支部队先后有近万名伤员留在苏北和鲁南老乡家,老百姓的有力相助,也是赢得抗战的重要力量。”
“山东的最后一战是打济宁,之后部队接到命令转向江苏。经六合、句容绕道南京参加了旦途、芜湖战斗,解放了宣城,日本就投降了。”
徐老12岁入伍,四年间转战万里,参加了大小战役百余场,懂得了为谁打仗的道理。在战斗中,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立功受奖,用徐老的话说,“立功证章和奖牌可以挂满胸前”。征战四年绕了个圈,徐老又重新返回了家乡。“反正没仗打了,我就向部队提出想退伍回家的要求。部队考虑我是家里的独子,只有15岁,理应回到父母身边,就批准了我的要求。”
这时的徐修明岁数虽小,但在村里是个大名人了。村里隆重欢迎这位抗日小英雄回家,安排他负责村里的民兵工作。后来由于时局的变化,工作转入了地下。这期间,经他挑选培训,村里先后把20多名青年送入解放军队伍。
由于徐老“影响太大”,时任绩溪县的伪县长胡增禾(后逃往台湾)指名要把他这个“小共匪”法办,幸亏时任村干部的胡庆友得此消息送他出逃。19岁的他从浪广岭逃到临安的河桥,改名徐修明,以放牛为生。解放后移居昌化镇七里桥定居结婚。
徐修明育有二女一子,如今儿子在杭州经商,老伴已离世。对于生活现状,徐老非常知足,他说:“相比牺牲了的战友,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些年,各级政府非常关心我的生活,每月都有生活费,逢年过节还经常带着东西来看我。”他指着身边的米油说,“这是今年建军节市领导送来的,还有1200元慰问金。”作为战争的参与者和幸存者,徐老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警示国人勿忘国耻,当国家危难之时,要挺身而出,为国家兴亡尽忠。(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