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职课改启动 中职教育将进入"洗牌"时代

13.11.2014  16:46

  必修课走班、尝试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拥有“多学期”、高一就能亲临企业体验职业的魅力……知道吗?在不久的将来,省内中职学校的学生们将能享受到这些“优厚的待遇”。

  11月12日上午,浙江省教育厅召开浙江省中职课程改革的动员与部署视频会议,标志着我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中职教育一直存在两种要求,一是直接就业、而是继续升学。但这几年中职教育的总体培养模式没有太大变化,中职学校亟待‘转型升级’。我们将从中国和我省的实际出发,推进职普融合,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融入普通教育的内容,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以此满足学生无论直接就业还是继续升学的需要。”会上,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

   建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强化学生的选择性是核心

  会上,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指出,本次改革总的思路是把选择性教育思想引入中职课程改革,努力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包括课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学制选择权,与此同时也赋予学校相应的课程、专业、学制确定权。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围绕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可以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选择。包括专业方向或专业。逐步推进和实行“走班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现代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同时会动员学校努力开发各种选修课,鼓励建设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核心课程”和“自选课程”两大体系,既加强必修课程建设,又加强选修课程建设。“为保证学生有较充分的选择权,尽最大努力增加选修比重,规定选修课程教学时数原则上不能低于总课时的50%;限定选修,学校至少要按2:1比例为学生提供能够选择的课程。”方展画说。

   创新“做中学”的学习方式  建立“现代学徒制”理念

  改革中提出,要转变教学机制,大胆尝试“做中学”、“学中做”等新的学习方式,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改革管理模式,在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理念引领下,灵活多样地探索长短学期制、长短课制、弹性学制;改革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学分制’,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质量评价方式。

  “创新‘做中学’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做出适合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改革。比如学习《红楼梦》,可以让烹饪系的学生在学习中研究里面的菜肴,让建筑系的学生研究里面的古建筑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专业技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说。

  同时,方展画也表示,“现代学徒制”是中职课程改革的方向。“以前的中职学生都是在黑板上学技能,理论和技术脱节。我们通过‘学徒制’让学生在高一就能到企业实地体验,感知专业,在高二实行‘学徒见习’,加深专业体验”。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刘希平表示,希望通过中职课程改革,帮助更多的学生沿着职业教育的阶梯不断攀登,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的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

  同时,刘希平指出,在改革中必须挖掘更多的课程改革资源。把职业学校本身的资源利用和挖掘好,推动专业之间课程开放,互为利用,成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把教育系统资源利用和挖掘好,通过合作,协调和推动普通高中以至大学参与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把社会资源利用和挖掘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的强项,中职学校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中职课程开发开设。

来源: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