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博物馆教育领域合作有前景

28.11.2014  12:10

  新华网厦门11月26日电(记者陈弘毅曹佩弦)近日在福建厦门举行的“2014中美博物馆教育论坛”上,多位中美学者分享了两国博物馆教育的特色做法。

  一些学者认为,美国在早教、家庭博物馆等理念与实践上值得中国借鉴,而中国博物馆教育飞速发展,更多新式理念的运用也为两国相关业界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两国可以在不少领域进行充分对话与合作。

  美国博物馆联盟教育委员会主任Sarah Jesse介绍了美国博物馆设计教育项目的标准:“美国博物馆注重教育项目的参与性、相互性、个性化和探究性。博物馆创造机会让受众参与,通过提问和交互而非陈述让受众获得各种能力;与受众共建博物馆教育场景,并针对不同受众设计个性化项目,鼓励他们进行主动学习。

  美国史密森博物馆早教中心创办人、原主任Sharon Shaffer指出,目前中国博物馆中儿童早教部分比重较少,建议能够多给儿童空间和专门性的展览:“儿童的视角和对事物的反映与成年人截然不同,儿童布展需要以‘玩’为主,项目设计要让儿童通过视、听、嗅、触、说进行整体感受。

  美国亚特兰大高级艺术馆教育部原主任Patricia Rodewald介绍了美国的家庭博物馆理念:“美国的博物馆近年也不断衍生出新理念与新的实践。例如,美国有很多博物馆设立‘家庭博物馆’,通过展陈的精心打造与细节的设置,能够方便一家人一起体验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部副主任赵菁表示,传统的博物馆模式是“以藏品为中心”,现在不少博物馆正在转变角度,变为“以受众为中心”:“中国不少博物馆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中国博物馆相对侧重青少年教育,通过参观讲解、科普短剧、知识竞答等活动都给学生们带来全新的博物馆体验。

  Patricia Rodewald说,虽然中国的博物馆数量近几年内飞速发展,但是有些博物馆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即便是一些近年的大型新建博物馆,也缺少或者根本没有儿童场地设施:“其实,博物馆为儿童开辟天地不一定占用空间,相反可以利用特殊的室内装潢设计、备有可供家庭租用的背包等,为青少年提供很好的游览参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