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守则别只“新”在纸面上

08.09.2015  11:58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新《守则》共9条282字,有增加,有重组,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内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增加了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内容。如何让新《守则》对学生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光靠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落实。
  首先要转变理念。徒守则不足以自行,新《守则》不是修改就能落实的,而是需要学校树立以学生为本、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去呼应和落实。如果还是以应试教育为圭臬,陷入分数至上的窠臼,《守则》即使再版,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甚至形同虚设。如,有些班主任在教育时常常把打扫卫生作为惩罚犯错学生的手段,把劳动变成了“劳动改造”,这又如何去向学生解释要“勤劳、主动分担家务”?
  其次要创设条件。记得自己读小学时,学校有菜地,每周有劳动课,让我们去拔草喂兔,掘地施肥种菜捡稻穗。眼下很多学校没有这样的条件,不少市区学校甚至连校园清洁工作也外包,学生没有劳动的机会,“参与劳动实践”成无本之木。又如,有些学校把图书角搬到了走廊里,开放式的,可圈可点,而也有一些学校是阅览室大门紧锁,一周只借阅一次,图书数量少质不高还破旧,课外书通常因“与学科无关”而被禁,即使不禁,也因时间被作业所占而让学生无暇顾及。“养成阅读习惯”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最后须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有打扫卫生的值日值周制度,学生勤劳自觉,得心应手。到了家里,很多学生却判若两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认为“只要读好书就行了”。有的长辈还会拿清洁工具到学校为孩子代劳。这样“主动分担家务”成了屠龙之技。没有父母的配合,“红灯停绿灯行”“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这样的常识和做法极易打折扣,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榜样,同时鼓励孩子做家务,以提高能力,让孩子换位思考,体会持家的不易。
  新《守则》的落实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必须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创设条件,家校和社会紧密配合,把守则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