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惊艳“远方来客”

03.06.2017  21:55

图为国际友人体验非遗项目。 林波 摄

图为国际友人体验非遗项目。 林波 摄

图为鱼拓展示。 林波 摄

  中新网宁波6月3日电(记者 林波)在浆水中一撩、一提、一掀,伴随着这一连串的动作,纸便如魔术般显现出来。“太神奇了,我从来都不知道纸原来是这样生产出来的!”目睹了手工纸的生产过程,来自南非的Ross直呼不可思议。

  6月3日,中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宁波市第四届阿拉非遗汇暨奉化区首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在宁波市奉化区举行,来自美国、德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来到奉化,近距离体验中国非遗文化。

  据悉,自2006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设为“文化遗产日”,各地都在“文化遗产日”前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非遗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16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凸显中国对文化和自然遗产工作的高度重视。

  固定住鱼身,用不同的颜色在鱼身上涂抹,再用宣纸铺在鱼身上拓印,掀开,一条活灵活现的小黄鱼跃然纸上,来自美国的Lisa体验了一回浙江象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鱼拓技艺项目。拿着制作完成的鱼拓,Lisa赞不绝口,“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比电视上看到的更有趣。

  据象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鱼拓技艺项目第四代传承人王羽介绍,鱼拓是运用中国传统的拓碑技艺制作的鱼的图样,独具艺术魁力,因此也被称为钓鱼人的艺术作品。

  体验完不同的非遗项目,Lisa说道:“中国节日带有浓烈的传统文化气息,这在美国并不多见。”在她看来,诸如圣诞节、感恩节之类的美国节日往往带有“新鲜”元素,“但是中国的节庆在创新的同时,展现更多的是对文化的传承。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爱琴表示,保护非遗,最根本的是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今年的‘阿拉非遗汇’将更加注重实现非遗的传承性、活态性和实践性,强调非遗传承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据了解,目前宁波已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3项,省级89项,市级190项,县级520项。

  作为宁波“非遗大户”,近年来奉化一直在坚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悉,勤劳智慧的奉化人民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非遗财富,如“奉化布龙”、“宁波走书”、“布袋和尚传说”,已相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奉化“国宝”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星空里的璀璨明珠,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资源。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挖掘文化内涵、展现文化特质、弘扬民族精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奉化区长张文斌掷地有声。(完) 【毛洁】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