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打造“五新级”非遗盛会
近日,以“继承传统,融入生活”为主题的第八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博览会由省文化厅、杭州市政府共同主办,金兴盛厅长出席并致辞。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琚朝晖,省文化厅副厅长黄健全、蔡晓春等出席了活动。
本届博览会以“先人智慧,工匠精神,生活状态”为呈现内容,以“三馆二区一论坛”为主体框架,展馆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来自国内17个省、市、自治区的147个参展项目368位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携作品、衍生产品参展参演。在以往办展基础上,本届博览会努力创新形式、丰富内涵,主要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新思路。 结合当前全国非遗保护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以“继承传统、融入生活”为主题进行策划,在项目安排上注重“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创新发展”;在展陈上,重点突出生活性、传承性、互动性和交易性,力求呈现“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设计风格,为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搭建平台,进一步增强人们的非遗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为非遗融入生活树立浙江样本。
二、新主题。 以“让传统工艺重返当代日常生活”为主题,举办“2016传统工艺振兴•杭州论坛”,邀请国内传统工艺和文化创意研究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设计师以及传统工艺品牌企业、工作室、互联网运营等方面的代表,就探索有效促进传统工艺振兴的途径和方法组织了4个文化沙龙,文化部非遗司领导专程到会指导研讨工作。
三、新方式。 在展陈形式和内容组织上更加突出生活化。展馆设置上,分别设立生活馆、体验馆、工艺馆以及展演区和展销区,力求体现传统非遗的生活化特性和促使美丽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办展目标。展陈设计上,努力贴近现代审美格调,使参展作品能在现代氛围中得到精彩呈现,让人们能在当下语境中接纳和欣赏非遗之美。此外,注重观众与传承人面对面、手把手的互动体验,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非遗的奥妙,增加对非遗的了解,有效促进非遗的活态传承。
四、新途径。 搭建非遗传承人展销平台,展示宣传和销售非遗工艺品、衍生品,专门设置了淘淘乐展销区,并增加若干网络工艺平台,在宣传参展传承人的同时,提供网上销售服务。此外,经申报、考察和遴选,确定了青瓷、竹编、银饰、土布、花灯等非遗衍生品生产制作企业,开辟了非遗衍生品展销专区,这是大型非遗博览会的首次尝试,积极探索促进非遗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新传播。 通过博览会,来自全国的非遗项目得到了精彩呈现,并通过各路新闻媒体进行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开幕三天时间内,网易直播点击量就达到了53万余人次。来自全国非遗领域的相关工作者、传承人、从业人员借参展的机会,进一步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交流了思想,对自身的提升和工作的推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浙参加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的两期学员、来自10个阿拉伯国家的文博专家研修班学员也参观了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