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与追索 中国美院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创新人才培养

17.05.2017  15:59

  由中国美术学院和全山石艺术中心主办、中国美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办的《跋涉与追索——中国美院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汇报展》5月18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5月20日上午,将在中国美院美术馆举行“中国美院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结业典礼暨中国美术学院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创新平台成立仪式”。


  展览共五大板块组成:历史与现实、语言与体验、经典与诠释、诗性与追寻、寻源与问道。

  《“跋涉与追索”——中国美院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汇报展》是创研班全体学员学习探索的一个总结。这里,汇集每位学员学习期间创作的完成稿以及各个阶段的小稿,反映了他们创作中跋涉与追索的历程,从中我们看到了每一位学员艰辛和努力,也看到他们的收获和欣喜,我们更看到了导师们培养油画创作后继人才的拳拳之心。

  2014年,全山石艺术中心和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举办为期两年的“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经考试录取12名学员。学员主要是各地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师,具有艺术学科研究生以上的学历。

  这是中国美院在硕士点、博士点人才培养方式之外的另一种艺术高端人才教学培养的新模式,以利培养为艺术教育服务的人才,也是继中国美院“博巴油画训练班”“赵无极油画短训班”“尤恩油画短训班”之后油画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同时也是艺术中心实现“油画本体语言研究宗旨”的一种尝试。

  艺术中心有相当数量的西方油画原作典藏,可让学员近距离观摩西方油画原作,体悟油画本体语言的奥秘和古人作画的心迹。

  创研班是在我国艺术教育从原来注重艺术技巧的教育,转向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的转型期应运而生的。创研班的宗旨是对油画的传统和规范做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提升学员的油画语言表现能力、创作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综合人文素质,主要为艺术院校积蓄优秀教学后备力量。

  
创研班教学采取基础训练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国内教学与国外教学相互动、集中授课与分段实践相穿插等多样化教学模式。通过集中习作训练、工作室名师指导创作、国内外教学基地研究实践和博物馆大师油画原作观摹、专家学术讲座等方式进行授课。两年多的教学历程,主要体现了三个结合:

  
创研班的艺术教育与社会创作任务相结合

  创研班的教学一开始就结合社会创作任务。就学期间,不少学员在专家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国家和浙江省的主题性历史画创作,形成了“以创作带动教学,以教学指导创作”的局面。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对学员们提出严标准、高要求:“我希望学员们在创研班要学到两个东西,第一个是对艺术的爱;第二个是通过创研班要学会对生活的爱。我更希望通过创研班这样一个终身的、漫长的跋涉和探索,来向中国美术的高峰迈进。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学员们真正的结业是要看创作业绩。

  创研班大多数学员担任着由省委宣传部、浙江文联组织的浙江美术精品工程“百年追梦”和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五千年”等美术创作任务,导师们要求学员从审美的制高点来统领创作。比如:封治国的《吴阊雅集——明代书画艺术》、邬大勇(与许江、孙景刚教授合作,邬大勇为第二作者)的《天地悠悠——文天祥过零丁洋》参加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创作工程,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任志忠、周小松的《遵义曙光》参加“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作品展”,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封治国的《一代风范——中央研究院第一代浙江籍院士》、邬大勇的《文军长征——1940年国立浙江大学西迁》、任志忠的《先声——参与共产党创建的浙籍知识分子》、周小松的《江南博览——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黄庆的《大桥传奇——钱塘江大桥的建成史诗》、来源的《蓝图——孙中山视察浙江》、尹骅的《碧血忠魂——1841年定海保卫战三总兵画像》等参加了浙江省的“百年追梦”创作工程,作品在修葺一新的浙江展览馆展出,并被浙江展览馆收藏。创研班学员不负众望,他们的作品荣获银奖一件、铜奖二件、优秀奖三件、创作奖一件。

  把艺术考察与艺术实践相结合

  创研班把课堂搬到了国外的美术馆、博物馆,利用那里的优越条件开展教学,是为了拓展学员视野,探索油画的来龙去脉,领悟油画本体语言“色感”“质感”“触感”的魅力,同时也是为创作汲取滋养。让学员“亲尝法味、亲霑法益”,以悟得画中三昧。

  
2015年夏七八月间、全山石教授带领创研班全体成员赴俄罗斯进行了为期40余天的艺术考察和艺术实践的活动。这是一次非同凡响的境外艺术学习和艺术实践,在世界油画大师原作前,全山石教授认真讲解油画,学员们悉心领悟油画本体语言。与此同时,大家利用俄罗斯夏季日照长和大自然呈现色彩明朗的有利条件,深入农村对景写生,使学员们在参观博物馆后的感悟付之于艺术实践。艺术考察和实践共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莫斯科为据点,先在莫斯科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普希金博物馆听教师讲解,随后到莫斯科附近的俄罗斯古城符拉基米尔及苏兹达里农村蹲点写生,并到伏尔加河畔著名风景画家列维坦故居及美术陈列馆参观访问;第二阶段以圣·彼得堡为据点,一方面参观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俄罗斯博物馆,并访问列宾美院和列宾故居,另一方面借“圣·彼得堡艺术中心”画室的有利条件,学员们与列宾美院教师们共同画肖像、人体写生,在艺术实践现场中达到相互交流和学习。

  2016年7月11日至8月10日,创研班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赴欧考察学习。针对学员的毕业创作实践,使考察能取得如期的效果,出发前作了周密的筹划:编纂两本导览小册,一本是《主题性油画创作探索(参考资料)》,列举了法国和俄罗斯极为重要艺术家在主题性油画创作过程中,对构思阶段所进行的探索实例。以帮助学员在赴欧考察时可对照油画原作开启思考;还有一本是《中国美术学院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欧洲艺术考察行程(内部参考资料)》,介绍了欧洲重要博物馆所藏代表作品和此次形成的路线、观赏品鉴的重点作品及注意事项。学员们在全山石先生的带领下分赴巴黎、马德里、罗马、维也纳、柏林等10个城市的38个博物馆及艺术研究院考察。

  面对这些人类创造的宝贵艺术财富,全山石先生以其对油画艺术的鉴赏力和解析力,在海量的油画作品中,采撷经典,对着原作一一解析,有意识地让学员去注意德拉克洛瓦、籍里科等画家的创作主题和表现。通过考察,学员把看到的、学到的贯注到创作实践中。学员们从比较中了解到油画本体语言的发展脉络,并领略到各家各派的擅长和特点:整体和细节、团块间的转換和銜接、大势和节奏、饱和的色彩、浑厚的形体、没有雕琢的用笔。针对每位学员的创作主题,适时对照经典之作的构图、处理手法、优势所在等方面给予启发、分析和交流,有时全先生会在一幅画面前一口气讲上两个小时,其生动而清晰的解析令学员们受益匪浅。

  个体授课与集体指导相结合

  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采取个体授课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首先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那就是要“立主干、找规律、授经验”。“主干”是指导学员们要充分掌握“油画本体语言”;艺术创作的“规律”是指艺术不同于哲学、科学、理论的“形象地掌握世界的方式”;“经验”则是师资团队长期积淀于心的艺术感悟。

  
创研班邀请了乌克兰艺术科学院院士、基辅美院教授顾依达、中国美院胡振宇教授担任基础课程指导。顾依达和全山石先生师出同门,也曾在列宾美术学院阿列什尼科夫和梅尔尼科夫工作室受教。而胡振宇教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曾入全山石先生门下就读硕士研究生课程,后又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深造。顾依达和胡振宇教授都掌握了娴熟的油画技巧,他们加盟创研班师资团队,执行基础课程教学,自然在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方面与全山石先生的教学理念有着一脉相承之处,达成了教学合作的默契,使整个教学体现了“吾道一以贯之”的精神特色。

  同时,创研班还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靳尚谊、詹建俊、钟涵等教授,一起构成强有力的教学指导小组。这些教授长期担任中央美院教授及中国美协、中国油画学会的领导,有着丰富的教学、创作、领导的社会实践经验。创研班学员入学后,接受了导师们春风化雨般的悉心教导和培育,这些艺术界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老前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创作实践经验、教学理论经验灌输给这些具备潜力的学员们。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学员们“问学践履创研”,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教学风气,探索了一条油画本体语言的认知与油画本体语言的掌握相并举的艺术教育方式。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与全山石先生一同赴列宾美术学院留学,他也应邀来到杭州,对创研班学员进行理论辅导,以及曹意强教授主持的每次展览研讨会,使学员们获益良多。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学员们不仅在油画技法上有了提高,在审美境界上也有了提升。更可喜的是导师们的学者风范、人格魅力以及思维方式等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位学员。

  学员们的毕业创作有:波里亚的《收获季节》、陈伟平的《阳光下》、封治国的《孤山印证——西泠印社的先贤》、孔凡博的《西部行记》、来源的《画室》、李前的《杨靖宇将军》、潘勤的《新蕾》、任志忠的《山鹰》、邬大勇的《民国客厅》、周小松的《欢乐大家庭》、尹骅的《余音》、黄庆的《家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诚如许江院长指出的,创研班不是短期的学习,而是终身的跋涉和探索,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薪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