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浙江探索与启示
29.09.2015 17:20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浙江是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深邃思考和丰富实践,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典范,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体现。2014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浙江省委合作启动了“中国梦与浙江实践”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成果《中国梦与浙江实践》(七卷本)于2015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这一成果,全景记录习近平同志思考和领导推动浙江各项工作时的真实历程,集中展现习近平同志在省域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刻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政治智慧、战略远见及思想方法、领导方法,有助于我们从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思想内涵上更好地把握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轨迹,更好地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本课题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从实现中国梦的宏大历史方位看浙江发展实践
浙江,这个改革开放后日渐响亮的省域名称,进入21世纪后,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通过实施“八八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创造出了一系列发展的辉煌,形成了海内外各界广泛认同和国内各地积极效法的“经济民本多元、社会包容有序、文化自强创新、政府服务有为、党建坚强有力”为主要特点和基本内容的浙江经验,收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省域结出的第一批丰硕果实。
党的十七大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人民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开拓进取、改革创新,进一步形成了在省域范围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实现现代化、并由此推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实践、新探索、新经验。新阶段中国梦在浙江实践的突出特点和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经济倒逼转型、主动引导,政治基层民主、有效政府,文化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社会城乡一体、平安和谐,生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党建巩固基础、发挥优势”。
中国梦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是浙江人民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创造物质富裕、大幅提升精神富有、不断推进社会和谐、积极促进环境友好、全面实现法治平安的伟大尝试。其中,“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省情,一切从浙江实际出发而形成的科学思路,是战略思维,它明确了中国梦在浙江实践的目标和原则,也指明了浙江实践的路径和方法。“八八战略”的经验不仅属于浙江,也属于全国。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我们必须面临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不断总结浙江人民大胆深入科学探索、着力全面推进和成功实践中国梦在浙江实践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从历史大视野和发展大趋势正确认识所处时代环境和国内外形势,从容应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梦在浙江实践的基本经验概括
如果说改革开放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经济民本多元、社会包容有序、文化自强创新、政府服务有为、党建坚强有力”,是浙江大胆探索、走在前列创造出的浙江特点和浙江经验,那么,进入21世纪以来,在实施“八八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过程中,上述特点和经验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升华,展现出中国梦在浙江探索与实践的一系列新经验。
第一,探索形成了“倒逼转型、主动引导”经济发展新套路。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外部市场大幅收缩的冲击与影响下,伴随国内经济增长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期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的到来,浙江经济发展同样遇到了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工业化后期发展空间有限、技术替代的资金供给不足,产业技术同构、竞争力明显下降等困难与瓶颈。调整、转型和升级迫在眉睫。
浙江应对上述矛盾和困境的主要措施和办法是:运用多种手段,“逆向调整、倒逼转型”。一是通过实施“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消灭黑河、臭河、垃圾河、保证清洁供水),用生态环境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二是通过实施“三改一拆”(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拆除违法建筑),用法治手段倒逼发展环境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型;三是通过实施生产要素达标(政府规定凡生产要素效率不达标的企业,一律列入政府加强监管“黑名单”),用标准化管理倒逼企业技术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型;四是借助市场淘汰和政府帮助机制积极引导促退(凡处于产业链低端、有退出要求但无力承担退出成本的企业,政府或通过“牵线搭桥”帮助其实现低成本退出,或给予一定退出补贴促其退出;凡生产工艺技术不达标的企业,则通过大幅度减少政府采购等压缩需求的办法实施市场倒逼;凡能耗高、排污多的企业,则通过阶梯能源价格和差别贷款利率等办法实现价格倒逼),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型。“倒逼”,促进了调整、带来了“浙商回归”、推动了产业的大换代、大升级;“主动引导”,帮扶了困难企业、助推了“四换三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转型。
第二,通过构造“基层民主、有效政府”,取得了浙江政治文明建设新经验。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草根”者众,市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也最先遇到了“成长中的烦恼”及其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人与人、劳工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纠纷与冲突。怎样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浙江的经验做法是:在加强基层民主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
浙江的“基层民主”,是在村民自治、社区治理、企业管理、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在积极克服 “强行政和弱民主自治”弊端的背景下,形成的村民自治、社区自治和企业科学管理“三位一体”、多方协调、适应转型、推动发展、内生驱动、多元有序、共同发展的“基层民主”新格局与新机制。台州市温岭首创的“民主恳谈”制,杭州市余杭区唐家埭村村委会实行的“自荐海选”制,城市社区探索推行的居委会“选聘分离”制,武义县探索实行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天台县创造推行的村务监督“五步工作法”以及民间创设的议事协商会、协商民主会、民间智囊团、听证会、“民情气象站”等等,均是浙江“以民主促民生”的“基层民主建设”典型形式。
“有效政府”是浙江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在基层民主基础上建设“法治浙江”、“平安浙江”,不仅促进和提升了浙江的“政府服务有为”,而且最先在浙江提出和实现了“有效政府治理”,创建了“效能政府”的基本框架及其实现机制。
“基层民主”、“有效政府”,既是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又是浙江经济社会能够实现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各方面率先走在全国前列的一条基本经验。
第三,促进形成了“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普遍性国民文化习惯。
浙江是一个文化传统久远、底蕴丰厚的文化大省。始于2005年浙江省委提出的文化大省建设,既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又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浙江人崇文重学、好学上进、务实守信、不怕吃苦、勇于创新、容忍失败、团结合作、善于成功。
浙江人务实,基点是讲实效、求真本。不尚空谈、不图虚名,不争论、不攀比、不张扬,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创业,一点一滴地积累,“多做少说,只做不说"。对于卓有成效、符合规律的做法与探索,不管别人怎么争论甚至不认可,浙江人都能坚信不移、决不动摇、勇于坚持、放眼长远、善于胜利,既不事一时的辉煌,也不追求过分的炫耀。对此,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曾在《浙江日报》通过“之江新语”这样一种形式给予高度评价。
浙江人守信,要件是尊重规则、信守承诺,言必信、行必果。浙江人不仅较好地继承了其先人在古代社会早已形成的商业文化理念和"以利和义"的朴素诚信观,而且较好地发掘、弘扬和实现了对这样一种朴素诚信观的现代升华。“守规矩”、“讲规则”、“遵承诺”,是浙江能够从一个国土小省、经济穷省、人均低收入省于2004年就跨入“万亿元收入俱乐部”的一个重要原因。
浙江人崇学,核心是尊学、好学、重学、善学。早在新石器时代在浙江就曾涌现出了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在现代浙江人那里继续耕读传家。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曾总结指出,在浙江,从大禹的因势利导、敬业治水,到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从钱氏的保境安民、纳土归宋,到胡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岳飞、于谦的精忠报国、清白一生,到方孝孺、张苍水的刚正不阿、以身殉国;从沈括的博学多识、精研深究,到竺可桢的科学救国、求是一生;无论是陈亮、叶适的经世致用,还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无论是王充、王阳明的批判、自觉,还是龚自珍、蔡元培的开明、开放,如此等等,都从不同角度充分展示着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
浙江人向善,主要表现形式是浙江人心从善、善心如流。如今的浙江,已经是一片向善的大爱之地。仅以道德模范为例,在浙江就有广为人知的“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姜文、陈霞、江忠红以及当代“活雷锋”孔胜东等等。
通过城乡文化建设培育浙江精神,通过提升浙江精神形成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共同价值观,既是浙江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更是浙江经济社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第四,积极推进“城乡一体、法治平安和谐”,是促进浙江社会建设健康发展的一大法宝。
浙江的“走在前列”和“率先实现现代化”,不仅表现在经济建设以及政府管理、法治和文化建设上走在了前列,同时还表现在社会管理与建设上走在了前列。早在本世纪初中期,浙江就构建和形成了以“包容有序”为核心内容的“民众、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相互理解、合作共赢的行为范式”。到目前为止,一个“城乡一体、法治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大框架基本形成。
一是注重加大社会投入,积极构建“民生财政全覆盖体系”。经过几届政府的不断努力,浙江省政府不仅兑现了于2007年做出的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用于改善民生的承诺,而且做到了用于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财政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明显领先全国的实绩(2010年就高达37%,已大体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二是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目前为止,浙江已在全省建立起了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乡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以城带乡的医疗卫生体系、残疾人服务体系,实现了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
三是着力推进城乡公共设施一体化建设。通过实施千亿基础网络工程、千亿惠民安康工程、千亿产业提升工程,不仅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到了农村,而且把公共服务覆盖到了农村,还把现代城市文明辐射到了农村。
四是持续创新“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浙江平安和谐发展。到目前为止,浙江已构建起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能动有效调节体系,基本实现了预防、疏导、排查、调解在先和最终达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共谋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五是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把乡镇(街道)划分成若干单元网格,形成了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民情、民意、民事、民怨、民争解决数字平台与机制,基本消除了实现政府和社会科学管理的“盲区”和有效服务的“真空”。
六是通过把党支部建在民营企业的办法和实施“和谐企业创建工程”考核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把劳动争议和矛盾化解在了源头、解决在了基层。
七是通过科学运用网络虚拟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达到了促进和示范社会和谐的目的。
第五,较早提出和正确处理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关系,使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浙江是一个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以及劳动资源均较为匮乏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产出高增长与高资源消耗、高碳排放和高固体废物以及原材料供给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浙江省委早在2002年6月就首先明确提出和启动了“绿色浙江”建设,坚持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求努力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同年12月,省委研究确定了生态省建设目标;2003年7月进一步把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全面启动“凤凰涅槃”、“腾笼换鸟”;2004年启动、预期到2015年完成的“811”(浙江8大水系和11个设区市)环境污染整治行动计划持续实施;2008年着手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2010 年6 月进一步做出“生态文明”建设部署;2013年实施“五水共治”;2014年5月确定“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工程,如此等等,既使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得到了较好处理,又达到了向绿色要“发展红利”、让人民分享“绿色福利”的目标。
第六,探索形成了“巩固基础、发挥优势”的党建新经验。
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能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原因和理由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党的科学有为和坚强领导,要点是“巩固基础、发挥优势”。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浙江不仅注重加强党建工作中的一般经验做法(如政治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党内民主制度基础建设),还注重加强党内民主生活规范化、程序化和重大决策科学化建设,不仅重视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建,而且重视民间机构、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农村党建,还强调把党风廉政、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党员领导干部严肃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结合起来。
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浙江的经验是,既注重充分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优势,又注重充分发挥党的理论领导优势,还注重发挥党的组织领导优势,更注重发挥党的制度领导优势,尤其是注重把党的建设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意志、利益和要求有机结合与内在统一起来。
总之,中国梦在浙江的丰富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
三、中国梦在浙江成功实践的几点启示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科学领导。浙江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核心是加强党的科学领导,首先是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的领导,其次是科学的组织和制度领导。浙江之所以能够在很多方面领先于全国,特别是能够较早形成和提出“八八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绿色浙江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率先于全国提前10年开展“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辩证关系的深入讨论和做出“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浙江以及后来又进一步做出“五水共治”、“倒逼转型”等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政策安排和具体部署,均源于浙江人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源于浙江人能够以科学立场和方法正确地观察与分析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源于浙江省委能够从浙江实际出发,做出符合国情、社情、民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判断、科学认识、科学理论和科学决策。而科学的组织制度既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又是实现党的科学领导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证。
第二,必须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浙江从经济落后、规模弱小的省份成长为民营经济大省和市场经济强省的深层原因与逻辑线索,说到底就是“有效政府”与“市场决定作用”的正确配合。因为浙江有了一个既能深刻理解又能放手践行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还能积极做好公共服务、主动引导市场自由健康发展的政府,才给商品这个“天生的平等派”提供了高速有效成长的机会,从而使“商品本性的规律”和市场的巨大能量通过成千上万个体工商户、国有及民营企业家等“商品所有者的天然本能表现出来”、释放出来,并由此创造出了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奇迹。
第三,必须高度重视发掘、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提升现代文化,用文化软实力支撑和助推经济硬实力。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高度重视弘扬浙江传统文化,亲自推动实施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一期项目完成出版550余部专著。对于“文化软实力”建设,习近平同志也很早就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强调。他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还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就在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就在于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就在于全省人民大力发扬“浙江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5月在浙江考察指导工作时再次强调:浙江历史文化丰厚,历史上文化名人群星璀璨。只要传承历史、守正出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从这些重要论述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当前关于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阐述,与他在浙江时期所作的文化思考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又不断深化的。
第四,必须科学规划和创新与继承、发展相结合,一张蓝图绘到底。“本届政府不管上届政府事”,这样一条我国现阶段人所共知的“行政潜规则”,在浙江却完全失灵。回望历史,曾经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大转型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八八战略”,就是在深入总结和全面继承前2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历届党委、政府领导浙江人民创新发展内在规律基础上,通过再创新提出的一个关系浙江近期生存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安排。“八八战略”全面实施和陆续取得阶段成果之后的两届继任党委和政府,不是放下“八八战略”另起炉灶,而是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规划前提下,在不断强化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了“萧规曹随”、创新发展,既注重总结“八八战略”的成功经验、承其精神实质、取其本质内核、用其基本理念,又强调赋其以新的内涵、添其以新的色彩、增其以新的光辉。“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仅有效避免了行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必要麻烦甚至浪费,而且有效保证了不同时期、不同届别、不同政府组成人员制定的政府政策实施的连贯性,还因此而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运行与管理的科学性和效能性。
第五,必须尊重规律、尊重实践、尊重人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浙江人尊重实践、尊重人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归根结底是尊重规律。通过尊重人才,才能践行尊重规律、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并由此让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各种活力竞相迸发,让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人各尽其才,让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梦在浙江实践的又一条重要经验,尤其值得推广和借鉴。
总之,新世纪、新阶段浙江人探索形成了中国梦在浙江最初探索和实践的一系列基本经验。这些经验,从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和向全国推广。
来源:浙江日报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29.09.2015 17:20
1-7月浙江网络零售逆势增长10.6%
中新网杭州9月14日电(记者 郭其钰 实习生 苏礼昊)14日于杭州举行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奎介绍,1至7月,浙江累计举办促销费活动近1600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10.浙江网
浙江近五年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21.1%
中新网杭州9月10日电(钱晨菲 徐翘楚)“浙江正在加大投放,补齐基础研究的‘短板’。据统计,浙江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26.浙江网
2020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浙江宁波开幕
中新网宁波9月11日电(记者 项菁)9月11日,浙江网
浙江民宿总量近2万 营收超100亿
中新网杭州9月11日电(童笑雨)9月10日晚,浙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