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逻辑:权力规制与权威重建并举

12.11.2014  10:36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一问题高度关注。回望十八大以来两年多的政治发展历程,全面深化改革是主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主旨;相信和依靠群众是鲜明特点。改革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三大基本逻辑——

  第一大逻辑是,方向坚定与途径创新并行。

  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多个场合始终强调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其中的关键是要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在坚持这一基本方向的前提下,进行了多种改革探索,如,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结合。十八大之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改革议题提上了日程。选举民主解决的是权力主体如何产生的问题,是权力运行的前端,而协商民主解决的是权力主体产生之后的问题,是权力运行的过程。这是社会主义选举民主的重要补充,两者是相得益彰的互为促进的形式。

  第二大逻辑是,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并重。

  制度是前提,是政治生活的硬件,而文化是基础,是政治生活的软件。对于良好的政治运转来说,硬件要提速,软件也要更新,两者缺一不可。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落脚点都是为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备的制度保障。当然,政治改革和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一体推进,才能最终形成良好的政治运行状态。为此,高层反复强调加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捍卫宪法尊严,最终将有效凝聚起人民群众支持改革、支持国家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大逻辑是,权力规制与权威重建并举。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这是建立在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历史及现实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得出的必然结论。因此,“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命题,而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问题。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短期内有助于约束和规制权力的运行,长期看有助于提升权力主体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十八大以来,采取了很多措施和办法来解决一段时间以来比较突出的政治顽疾,如从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入手,抓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党内法规等制度建设,“老虎苍蝇一起打”式的查处腐败,在很短时间内在整个社会恢复了对权力应有的警惕之心和敬畏之心。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综观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各有特点,各有千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盲目艳羡甚至简单移植别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往往会遭遇到水土不服的尴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从中国的社会实践中生长起来的。当然,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也必然要面临不断的改革。

  “历史是合力作用的结果”,中国的改革离不开中国的国情,“谁也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有眼光,有胆识,有谋略的领导人;需要有适当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社会公众愿意支持改革,愿意共同承担改革可能带来的成本;改革本身则需要处理好改革的力度、角度、广度和深度等问题。

  政治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追求,只要方向正确,政治体制改革一定会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助推器和稳定剂。

  (孙晓莉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