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马里医疗队队员口述:人类命运早已休戚与共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援马里医疗队队员口述:人类命运早已休戚与共
中新网杭州4月15日电(郭其钰)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5日7时,全球确诊病例超197万例,其中非洲已有超过1.5万人确诊。
驻守在众多非洲国家的中国医疗队、近千名医护工作者,坚守岗位,协助当地防控疫情。九三学社社员、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康复科主治中医师毋振华是中国第26批援马里医疗队队员之一。她向记者讲述了疫情当下,马里面临的威胁挑战,以及国际合作抗疫的守望相助。
以下为毋振华的口述:
马里是位于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尽管面积是西非第二大,但由于北部大多处于撒哈拉沙漠,人口基本集中在南部,其中首都巴马科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近10%。马里位居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几乎没有自己的工业,经济支柱为农业和畜牧业。近年在中国的援助下,棉花和甘蔗种植、糖厂、采矿业等也逐步规模化扩大。
中国对马里的援助,包括医疗、基建等方面,出钱出人,不遗余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中国的救援物资也在第一时间送达。这对马里而言,绝对是雪中送炭。
疫情对马里意味着什么呢?之前传言,高温下病毒的毒力和传播力均会下降或自行消退。马里目前正是酷热干燥的热季,最高气温可达50℃,但病毒也来了。
马里应对此次疫情,准备有三家医院,其中一家就是我所在的医院——由中国援建的马里医院。它是在巴马科综合实力位居前三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并非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平日接诊量非常大。为应对疫情,在医院入口处有专人加测体温,还设置了临时检测、隔离区,主要进行咽拭子采样,可疑病例也在此隔离。
目前正在扩建的新大楼此时变成了传染病房,但医院没有传染科,没有专科医生。原本准备的10张隔离病床也增加至100张,后续会不会继续扩大,谁心里都没底。
3月29日一早上班,就听说医院收治了6名确诊患者,接诊医务人员是否专业暂且不论,毕竟是为了救治自己的同胞。但隔离病房的医疗垃圾也如同往日普通医疗垃圾一样,倾倒在我们援马医疗队驻地与医院之间路边的小树林。
3月31日上班,手术室的同事在议论,昨晚急诊手术的一名医生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因为手术室的消毒条件受限,一周的择期手术全部暂停,那名医生也被送去检测。
我们的工作仍在继续。尽管内心已惴惴不安,但简单的防护之后仍正常接诊,在N95口罩外面加了一个普通的挂耳式口罩。因为N95口罩非常紧缺,需要它做个“日光浴”之后继续“服役”。
我也切身体会到了中国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不易,N95口罩戴上几分钟压痕就出来了。我所在的针灸科为创伤性治疗,这样的防护级别也是迫不得已,而更加危险的耳鼻喉科、眼科、消化科、胃镜室等,也是一样的防护。还有其他各科室的同事,也无法做到更好的防护。队长多次同马方院长沟通协调拿出更好的方案。
尽管客观条件有限,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尽自己所能。保护好自己,就是在保护中国医疗队,才能继续为马里人民服务,才能继续为在马华人同胞提供健康保障。
病毒或许还要猖獗些许时日,人类命运早已休戚与共。困难可能还会继续一段时间,那就让我们携手共克时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