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稳中求质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之中,在国际分工中传统优势被逐步削弱,新优势尚未完全确立,这一时期应当更注重长远目标,着力练好内功,不能“好高骛远”。
1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2014年全年进出口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3.4%。
考虑到2014年年初设定的全年外贸增长目标为7.5%,中国从2012年起已连续三年未实现预期目标。分析人士表示,尽管没有完成既定目标,但是中国正从外贸大国走向外贸强国,现在处于并仍将处于交替期,在这一时期,外贸发展不能“好高骛远”,应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外贸增长的持久优势。
新常态,外贸降速属正常
“在稳住现有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外贸应更加注重以质换量。”在看到2014年外贸增长数据后,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向国际商报记者如此表示。
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价,外贸同比增幅为3.4%,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6.1%和0.4%。“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当前我国的外贸进出口表现还是比较好的。”1月13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在国新办举行的2014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按美元计价,2014年前10个月,美国的外贸同比增速为3.3%,日本同比下降1.4%,欧盟前9个月同比增长1.1%。而以人民币计价,2014年四个季度中国外贸增幅分别为-3.8%、1.7%、7.1%和4%,“进出口增速稳中向好”。
对于外贸增幅未能达到2014年年初设定的7.5%的增长目标,郑跃声表示,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无法支撑我国外贸高速增长;二是我国外贸进出口当中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不断削弱,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下降抑制了进出口;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跌,拉低了进口值。此外,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博弈等风险也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这一增速其实不难理解。”白明表示,中国进出口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的外贸增速仍居世界前列,在外部市场环境趋弱和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叠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TPP等区域合作如火如荼等原因,外贸再保持此前的高增速已不太可能。
下决心,着眼长远练内功
“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中国外贸不能千方百计追求高速度,而应向增长要效益。”白明直言,现阶段中国外贸处于并仍将处于交替期,即在国际分工中传统优势被逐步削弱、新优势正在打造过程中,这一时期应当在避免陷入空档期的前提下,更注重长远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外贸进出口总额开始飞速增长,201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43030.38亿美元。
研究人士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以及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调整,外贸应当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开始理性回归,寻求内生性的增长动力,这样才能保持外贸在未来的持续发展。
其实,当目光投向数据背后的时候,便可以发现,市场的深刻调整早已开始。透过2014年数据可以发现,市场结构更加多元化,贸易结构正在日益优化,出口企业主体更注重激发市场的力量,这些转变正是为培育外贸增长更持久的力量,在未来变化了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新优势。
据郑跃声介绍,2014年,在贸易结构上,中国内地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53.8%,加工贸易则占32.7%;在市场结构上,中国内地对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额同比分别增长8.9%、5.4%,对香港、日本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下降7.2%、1%,对东盟、非洲、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双边贸易额分别增长7.1%、4.3%、5.6%、6.8%;在产品结构上,机电产品同比增长2.6%,占出口总值的56%,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比增长4%,占20.7%。此外,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国有企业进出口微降。“外贸增长目标应当更为软性化,2015年外贸增幅维持在5%左右是合理的。”白明表示,在新常态下,外贸发展不能“好高骛远”,追求一时的高增速,而不练好内功。因此,外贸企业要在维持住老客户的基础上,打造竞争新优势,发展新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