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镇论坛周庄开幕 古镇保护风向何吹?

31.05.2016  12:06

  “古镇保护是为了保存下珍贵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从不可能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而要着眼长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30日,“古城卫士”阮仪三现身第九届中国名镇(周庄)论坛,与百余位专家和名城名镇名村代表共议古镇保护之道。

  迈入第九个年头的中国名镇论坛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昆山市人民政府主办,论坛聚焦以江南水乡名镇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近30年来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古镇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全国共有历史文化名镇252个,历史文化名村276个。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规划司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处长傅爽表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历史见证。这些城乡发展历史的珍贵记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有效保护,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我国所有城市将于5年内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

  开创江南古镇保护先河的“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多年来积极探索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融合发展之路,每年古镇旅游门票收入的10%回馈于古镇保护。周庄镇镇长石颖介绍说,周庄就是一座“生活着的古镇”,历经900多年风雨,依旧河巷阡陌,商街井然,800多户原住民枕河而居。面对日均接待游客达9315人,周庄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在保护古镇原生态的基础上加速转型升级,向全域乡村游拓展。

  戏剧节、当代国际艺术展,从文化中突围发展瓶颈的乌镇,近年来名声鹊起。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却感叹“日子好过了,困惑越来越多”,令其苦恼的是如何“修旧瓶子、装新东西”。乌镇选择了“古镇+”的保护模式,从而避免产业单一化、旅游同质化、经营低端化等的困局。从传统观光游发展成“让人住进去”,并不断向文化小镇和互联网小镇迈进。

  “利用是最好的保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昕认为,对于古镇保护,最好的时代已经到来,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以及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让古镇发展呈现了多样化、地方化、高端化、分异化和新合作。从以旅游观光为方向到以休闲度假为目的,再以生活原真性为目标,古镇保护正汇聚内外资源,整体移动互联。

  “保存与发展、老化与现代化、规划与实施是古镇保护面临的三大课题”阮仪三强调,古镇保护要着眼于在发展中求得保护,要特别注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避免“建设性破坏”,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古镇内外的文物古迹和风貌地段逐个进行评估,制定保护等级和保护措施,做好规划设计,绝不能唯利是图。古镇精巧舒适的生活、弥漫的乡愁,才是弥足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