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钱币,大历史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宋辽西夏金卷出版

16.12.2014  08:28

清明上河图》上,有男人推着一车铜钱去买货。无论铜钱是怎样的小钱,“一车”的画面感总显得很大手笔——张择端画的是北宋汴京的人事。

这情形到了被形容为“偏安一隅”的南宋,大约是经常发生的。皇城临安御街“金融一条街”上,一百多家大户金银铺浩荡铺开,一旁专门交易珠宝的珠子街上,拉着浩浩荡荡的铜钱去买一颗珠子,是常事——“珠子市头,如遇买卖,动以万数”(《梦粱录》)。南宋一枚小平钱的重量是24克,一万枚,24公斤。

此时距南宋绍兴8年(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府,不过几十年时间,惊魂已定,繁花似锦。

近千年前的历史、经济、政治,在一枚小小的铜钱上得以还原,这也许正是《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的编纂原因所在——距离1983年开始计划至今,“货币大系”的编纂工作已经过去了31年,明年(第十二卷《钱币学与货币文化》)的计划出版,将为之画上一个句号。因此新近出版的第四卷“宋辽西夏金卷(上中下)”显得姗姗来迟。

事实上,“宋辽西夏金卷”从2006年开始编撰至今,也经过了近9年,其间心力可想而知。主要收入宋代以及辽、西夏、金时期各朝代的铸行货币,其中南宋部分就占去了三本中的一本。

在第四卷的主编、南宋钱币博物馆馆长屠燕治看来,这正常不过,“十二、三世纪的南宋,中国是世界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而临安更是中心的中心。有什么样的商品经济,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货币;有什么规模的商品市场,就会冒出什么等级的货币。

因此南宋卷中,提到杭州的多达656次,提到西湖377次。收录的5019件藏品来自南宋钱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还有来自日本、新加坡、美国等等资料,均有实物,而且,就南宋钱币博物馆提供的资料而言,“只是从上万枚收藏中精选了一部分”——实物,是最好的再现方式。

其实解决方案早已出现,比如在此之前的绍兴三十一年(1161),在南宋把都城定在杭州后的二十多年后,纸币“会子”就开始大量发行——随之而来的状况,在今天已经是常识:通货膨胀。南宋政府于是进行宏观调控。

有意思吧,宏观调控原本是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出现的,但在12世纪的南宋,还是封建社会,就已经出现了萌芽。”屠燕治说。

再举个例子:小平钱和折二钱。今天出土小平钱数量要远远大于折二钱。”原因之一说起来有点意思——当时南宋的铜钱是如今天美元一样的硬通货,按照一位南宋官员不无得意的描述是,“海外东南诸蕃,无一国不贪好。”日本尤爱小平钱——因为相当于一文钱的小平钱,与两文的折二钱,在日本国内的价值是一样的。因此当时铜钱一旦输出海外,就有去无回,日本每年到庆元(今宁波市)的商船不下四五十艘,“所酷好者,铜钱而已”;淳祐二年(1242)七月,日本一次就从中国运走铜钱十万贯。朝鲜和越南,今天如遇有铜钱出土,有多至数十吨。

铜钱外流,当时称作“海泄”,给原本国内市场上已经存在的铜钱紧缺,造成了更大的紧张。

在铜钱紧缺、纸币通胀的情况下,“货币天然是金银”的自然法则开始发挥作用,不同等级的金银铤先后登场。

到南宋后期,临安已经是一个人口超过124万的城市(九县总人数),成了世界上第一大都市和东西方贸易的商品集散地。而西湖则被称为“销金锅”——歌伎一曲,刻意换来一枚金牌,唱完,“金牌盈座”(《云仙杂记》)。一枚金牌大约4克,是最小的重量,相当于宋秤的一钱;常见的是宋秤一两的金铤、金叶子,重40克左右;小型金银铤重120克左右,大型的金银铤,宋秤“重贰拾伍两”和“重伍拾两”,相当于一千克和两千克,属于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南宋临安的繁华,今天的人们大抵从文字中想象。而那些保存至今近千年的宋代货币,也许是更直观的见证,见证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生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郭琳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