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城乌海:坚守中国书法的文化品格

03.11.2014  16:24

  

  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外景

  

  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作品展

  金秋十月,徐徐清风吹来缕缕墨香。10月18日,第六届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暨第三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刚刚落成的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拉开帷幕,沁人心脾的墨香渲染出这座书法城的文化风骨、文化品格和文化气派。

   中国最大的书法艺术殿堂

  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位于乌海市滨河新区滨河大道、学府街交叉路口的东北角,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端庄典雅、气势恢宏,在成为乌海地标性建筑的同时,也将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艺术熏陶、艺术感染和艺术享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文史馆馆员、乌海本地知名书画家王章一的直接感受是强烈而又令人兴奋的视觉冲击。

  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构思,主体建筑为正方形,四周24根白色大理石雕花罗马柱直立苍穹、雄浑有力;金属玻璃穹顶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蒙古族的建筑理念;穹顶顶部覆盖的桌子山岩画中的太阳神图案,充分体现了乌海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整个书法艺术馆的设计在方与圆的变化中,体现出“刚柔并济”的形式美与意境美,展示了建筑与城市风貌的协调美,诠释着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和升华。

  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共有各类展厅38个、拍卖厅1个、剧场兼大型会议厅1个、多功能会议厅2个、多功能培训室9个,可同时展出6000多幅书画作品,还可承办各类大型书画艺术展赛、艺术交流活动和各类展会。

  从南门走进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著名书画家李小可创作的巨幅乌海风光山水画《大漠湖城·胜境乌海》映入眼帘。这幅画作长24米、宽6.5米,是目前国内最大尺幅的写实山水画,乌海的高山、大漠、黄河等自然景观尽在画中。云在山间,城在河边,河在城中,连绵环绕,似白云缥缈,一直延伸到远处天际,壮丽景象令人怦然心动。这幅山水画中还蕴藏着另一种意境:在作品的左上角题款中写着“李小可率工作室艺术家丁长林、朱零、刘秦川、张锌合作于京华”,其中展现的是李小可先生的胸襟、情怀和品德。

  由中国文联立项、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的以“名篇、名家、名作”为主题的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展评选出50幅作品,悉数被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收藏。与这50幅作品争奇斗艳的是乌海本土书法家的59幅临帖大赛获奖作品,这些作品是从历时9个月的全民书法临帖大赛的576幅参赛作品中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

   普及书法的20年坚守

  乌海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地级市,现有人口55万。每50人中就有1名书法爱好者;每2750人中就有1人是乌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每4600人中就有1人是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每2万人中就有1人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市属大中专院校、中小学都配有书法教师,开设了书法课。书法在全市的普及程度很高,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城。

  1994年,乌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书法城市建设远景规划,1998年出台《创建书法城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2008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城后,乌海乘势而为,相继出台了《乌海书法城五年规划》(2009—2013年)和《进一步推进书法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政策和措施。从1994年到2014年的20年间,乌海市委、市政府推进书法城建设、在群众中普及书法、打造书法金色文化品牌的文化策略和文化情结坚持始终,难能可贵。2010年,为争取“首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在乌海举办,乌海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先后12次进京商谈、协调,其真诚和热情使他们最终如愿以偿。

  撑起书法城的是书法队伍和书法人才,基于这样清醒的认识,乌海市加大书法城建设的投入力度,将书法城建设、书法理论研究、创作、奖励、人才培养、宣传、展览、对外交流等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于居住在乌海市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每年给予财政补贴,用于创作、采风、展览进修、交流等;进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以上的乌海市书法家,每年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书法家到大专院校及文艺研究机构学习深造的给予报销50%的学费;对于考入高校书法专业的本科生、硕士、博士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于举办个人书法展、出版专著也给予一定的补贴;市政府还设立专项资金对在书法理论、书法创作及书法城创建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2009年,乌海对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的书法家一次奖励10万元,开了全国书法史的先河。这些政策措施发挥出巨大的激励效应,乌海市书法城建设领导小组、中国书法城·乌海院士委员会、乌海市文联、乌海市书法家协会等单位和组织各显其能,乌海市书法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乌海市文联被中国文联命名为“文化进社区先进单位”,乌海市书法家协会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书法家冯印强的书法作品荣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佳作一等奖,实现乌海在兰亭奖项上零的突破,同时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在此奖项上的空白。

  乌海市委、市政府将书法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不同情况,打造三支队伍。一是打造精品队伍,建立中国书法城乌海书画院院士机制,完善制度,提升整体水平。二是抓好骨干队伍,以乌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为核心,有效提升,积极推进。采取委托和定向培养等方式,先后选送8名书法家参加全国书法高端培训班,5名书法家参加中国书法名城、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兰亭书法学校工作交流会暨书法创作讲习班。2011年,由政府出资选送书协书法骨干20人到清华大学书法研究生班学习。三是抓好群众队伍。普及性、广泛性、群众性是乌海市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与亮点,乌海通过开设市民书法大讲堂,形成了全民爱书法、习书法的良好氛围。

   “书法之城”大有可为

  参加第六届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暨第三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认为,书法是乌海的灵魂。在西部地区,在荒芜的大漠深处,有这样一座中国书法城,耸立着这样一座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有利于当地百姓、书法家和当代书法事业。他为乌海书法文化归纳了4个特点:一是政府高度重视。从市委、市政府到文化、教育等部门,从书法家协会到一般的群众性组织,每个层面都投入了心血和力量,这非常不易,非朝夕之功。二是全民参与。乌海人从骨子里热爱书法,体悟到了书法对自身心灵的滋养,书法就是这座城市的名片,是这座城市的精神标识。三是历史厚重。乌海很年轻,但书法的积淀是厚重的。当年的一些煤矿工人在辛苦工作之余,拿起毛笔搞创作,进而慢慢形成了乌海的书法文化,这个过程积淀深厚,值得称颂。四是乌海书法文化建设特色显著。一个中国书法城,一个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将大众参与、大众建设与专业的研究与展示相结合,这是乌海特色。

  文化部发展中心书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苑迪生费时5年创作的长卷《中华之彩》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展出。他在参加第六届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暨第三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时谈到了如何推动书法文化产业更好发展这个问题。他认为,作为一座工业城市,乌海的书法事业能取得如此成就,说明乌海的书法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今后,乌海要继续下大力气发展书法文化,打造集书画展览、创作、交流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艺术中心,创作和搜集更多的艺术精品,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让来乌海旅游、参观的人们真正看到好的艺术作品。“书法之城”将会大有可为。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他在讲话中重申并继续坚持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强调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乌海书法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群众性、普及性,书法艺术体现人民性,书法活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支持。

  乌海市委书记侯凤岐对乌海市书法事业的发展和书法产业的壮大抱有坚定的信念。乌海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对书法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学习、引进人才、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书法文化层次;主动搭建与文化艺术人才沟通的桥梁,为更多文化艺术人才提供展示平台,让书法元素和理念深入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书法城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