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中医魏克民的养生经——心态好 多活动 有乐趣

22.02.2015  14:50

每周坐5次门诊,还想写3本书

魏克民: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首席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顾问、美国东方医学研究会首席顾问。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家级名中医魏克民教授已经78岁。但他每周还要坐5个半天的门诊,读书、写字、看手机从不戴眼镜,耳聪目明。聊养生话题时,他思路敏捷,往往你的话只说了半句,他就知道你想问什么,然后娓娓道来。来看看魏老有什么养生经吧!

心态要好 不要生气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仗朝,九十耄耋,百岁期颐。我认为,一个人到25岁左右才算真正发育完成,生命期限是发育成熟的4—5倍,如果无病无灾,人可以活到100—120岁。

说到养生,我觉得,首要是心态,开朗豁达。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恼一恼,十年老。”人生难免有不如意的事,同事之间也会有些小摩擦,不要去纠结生闷气。有时候,小辈个别事情做的不是很妥当,事后来向我解释,其实我早就把那事也忘了。

今年的1月20日,是我78岁的生日,虽然年近八十,但我很喜欢和年轻人待在一起,他们朝气蓬勃,教我用电脑,一起聊聊天,很开心。

动静适宜 别老闷着

其次,要动静适宜。

别看我已经78岁了,现在我每周还要坐5个半天的门诊,不坐门诊时就搞研究,带学生。每次门诊要3.5-4小时,坐完诊心情会特别好。其实,一个人待着很闷,精神反而不好,坐门诊和病人交流,是一种“”。何况很多病人都已经是老朋友了,朋友与朋友间的交流,会让人很愉快。

年轻的时候,太极拳和太极剑我也练得蛮好的,后来工作比较忙,就没时间打了。但我住在6楼,这么多年来,每天都坚持爬楼梯。

我还喜欢到处跑,全国每个省都到过,还去过40多个国家。每到一地,我都习惯走路,而不是坐车。今年,我去过斯里兰卡,还爬过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回来后精气神都特别好。3年前,还亲自爬上过瑞士的阿尔卑斯山。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脑子也是越用越活,我有阅读的习惯,每年要自费4000多元,订阅各种杂志和报纸。当然平时没那么多时间阅读,一般都是先翻一下目录,看到自己想看的,再仔细看。我现在还想写三本书,真心觉得时间不够用啊,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和时间赛跑。

培养乐趣 颐养性情

人需要有点乐趣,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话剧,演过《》《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后来喜欢京剧,来浙江以后又喜欢上了越剧,所以现在有很多戏剧界的朋友,即使上海有演出,我都会坐个动车跑过去看。

我一般10点睡觉,6点起床,起床后喜欢弄弄花草、鸟儿,颐养性情。家里种有玫瑰、牡丹、桂花等,现在这个时节适合养水仙。还有一只鹩哥,养了6年多了,会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次我儿子回家,都会叫他的名字,并问好。

我还喜欢拍照,每到一地都会拍很多照片,拍完后要洗出来,空的时候拿出来翻翻看看。多年下来,照片已经装满了三个大衣柜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口述/魏克民 整理/余敏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