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温州瓯海职业中专十余年探索新模式,让中职德育“看得见摸得着
谈起中职生德育,没有几个中职校长不挠头。旷课迟到、抽烟喝酒、聚众赌博、打架斗殴,这些中学生管理条例中严令禁止的事,在不少中职学校却屡禁不绝。一些学校不得已对“犯事”学生开出对应罚单,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协议试读,甚至勒令退学,但依然不见成效。
类似问题同样困扰着浙江省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校长单克胜。“中职生缺的不是对善恶是非的判断力,而是对自我行为的管控力。学校教育往往停留在讲大道理上,缺少对学生行为选择引导、矫正的通道。学生一旦犯错,必被重罚,这种‘猫捉耗子’的心态肯定做不好德育。”
学生行为存支有据
“学校从来不缺各种规矩,但学生做不到。德育工作常常是出了力,见不着效果。”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郑秋珠说。
从2004年起,瓯海职专开始探索名为“德育银行”的德育新模式,意在将现实银行中的存、支、贷等业务功能,形象地用在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养成和管理上。学校给每名学生“存”一定量的德育学分,学生发生不良行为时便从所存学分中扣“支”,学分不足可申“贷”,而还“贷”方式是“以功抵过”。
“德育银行”的基础分为200分,加分即“存入”,减分即“支出”;若扣分过多使德育学分低于最低控制线(高一、高二为160分,高三为180分)时,学生可申请“借贷”,但需签合同确认“偿还”方式和期限,并联系两名担保人;“还贷”时,学生可通过社会实践获得替代学分,或通过比赛获奖积累奖励加分等;除了在规定时间内“偿还本金”外,申请人还要“偿还利息”,否则将按规定惩处,担保人须承担连带责任。
评价内容精准有度
在“德育银行”实施过程中,瓯海职专结合职校特点,将德育评价内容细化为学校、企业、家庭、社区四方面十大板块,板块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只要想得到,都会被收录”。在完成德育评价环节规定动作的同时,“德育银行”还以加备注的形式留下详细信息,如加减分的补充原因、评价主体的主观感受等,使评价内容更翔实,学生更易接受。“我们这样做的初衷,就是要低起点、精准化,使学校德育不仅看得见,也摸得着,评价标准不落空。”单克胜说。
为了使“德育银行”评价操作系统便于使用,学校聚合各方资源,研发出一套客观、保密并且能够掌握学生和班级德育状态的动态评价软件。学校所有教师、值周班、各功能处室(如安保大队、图书馆、宿舍等)、家长和企业负责人等,可根据授权采集学生、班级信息,录入“德育银行”软件,使其自动量化为分数;学校坚持“谁负责谁录入,谁检查谁录入,谁碰到谁录入”的原则,要求评价主体及时录入信息,从而实现了德育工作“人人、时时、处处”的全程、全员化改革;“德育银行”数据库面向师生、家长、企业,甚至社区开放,学校将数据作为学生和班级评优评先的必要审核条件,招工企业可以经授权登录“德育银行”,查阅学生在校学习、在岗实习的动态表现。
储蓄希望和未来
“德育银行”让学生在规范要求下匡正行为,在有效评价的潜移默化中变被动管理为主动进取,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情操。
2016年3月,学校对实施12年的“德育银行”运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家长、企业等对“德育银行”的关注度和使用率都很高。87.5%的学生认为“德育银行”内容切合实际,88.5%的家长肯定“德育银行”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很有帮助,用人单位对“德育银行”帮助提升学生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的认可度也很高,其中94%的企业认为通过“德育银行”可以选择到合适的毕业生。
从一所校风和质量始终徘徊不前的农村职校,发展到今天的集团化办学,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瓯海职专的教师们普遍认为,这与学校历经12载的德育管理新模式探索分不开。“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是采访中教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以前,每到招生季,学校免不了向教师们摊派招生任务,而现在不用吆喝,家长学生会主动找上门来。
“中职生在校期间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品行修养,直接影响到毕业录用和就业创业,甚至终生发展。‘德育银行’让宏大的德育目标接了‘地气’,储蓄德育学分等于储蓄了学生的希望和未来。”单克胜说。(本报记者 时晓玲)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28日第03版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11/28/content_46737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