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智精残疾人托管现状 1名护理员照料7个残疾人

04.12.2014  11:15

  开车从杭州市区出发,沿秋石高架走20分钟,在临丁路口下,再往东开3公里路,一排气派的高楼映入眼帘。

  这里不是豪华小区,也不是高档宾馆,这里是位于丁桥镇沿山村的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里面住着的是一群特殊的人——智精残疾人(智力或精神上有残疾的人群)。

  相对于盲人、聋哑人等残疾人群,他们的世界更加灰暗。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人悉心照料才能正常生活。

  他们在托管中心生活得怎么样?能享受到规范的照顾吗?

  昨天是第二十三个“国际残疾人日”,本报记者把目光转向这一特殊人群。

  探访

  一边学生活技能,一边做康复训练

  24小时全方位接受贴身看护

  据不完全统计,杭州目前约有110万持证残疾人。

  而在这部分残疾人群体中,智力残疾人约有3万人,精神残疾人约有4万人。相比之下,他们更像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作为杭州市关爱弱势群体、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程,2011年,杭州市残疾人托管托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中心的定位主要是面向全杭州市的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的残疾人群体,为残疾人家庭打造一个“托管、托养”专业场所,帮助智精残疾人加快融入社会。

  截至目前,该中心一共收住了来自杭州6个城区的268名重度智(精)残疾人。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中心的5400平方米的中心综合楼里,一层设有工疗车间,智精残疾人可以在这里学套笔、串花等日常生活技能,从中获取的收益将以津贴的形式返还给残疾人。

  在二楼的认知康复区,智精残疾人可以在虚拟超市、手工室、书画室等14个功能室学进行康复训练。

  在中心的宿舍楼里,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独立的卫生间、电视、空调等设施,中心的食堂有专业人士配备营养餐,每天安排牛奶和两次水果。

  此外,中心还建立了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对园区所有入住人员24小时全方位智能贴身看护。

  不过想入住托管中心,条件还是比较苛刻的。

  入托对象主要是杭州市主城区户籍,智力、精神二级残疾以上残疾人员,经杭州市残联指定医院确诊无传染病、严重心脏病、严重感染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办理入托手续:1、父母双亡,或单亲家庭,或一户多残家庭,本人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二级及以上智力、精神残疾人员。2、父亲或母亲一方年龄在65周岁以上的二级及以上智力、精神残疾人员。3、本人年龄在30周岁以上的二级及以上智力残疾人员。4、本人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二级及以上精神残疾人。

  窘境

  1个护理人员要照顾7个患者

  工作人员“兼职”安保

  据了解,目前在杭州,像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一样,专为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人护理服务的机构有44家。

  不过,这些机构中,能在软硬件配套、人员配备等方面,达到杭州市托管中心标准的并不多。

  与杭州市托管中心相距不远是杭州江干区慧灵托管中心,这是一家发源于广州,国内最早期非盈利、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从2012年开办至今,慧灵托管中心的服务重心同样是智精残疾人,目前,在中心的托管的智力残疾人有25人,精神残疾人20人。

  “和其它托管中心‘园区养护式’的模式不同,慧灵托管中心以‘社区化’和‘以个案为中心’作为服务特色。”慧灵托管中心负责人郑春兰说。

  不久前,慧灵中心尝试的“模拟家庭”引起了社会关注,即让护理人员将智精残疾人带回家中照看,帮助他们加速融入社会生活。

  事实上,慧灵托管中心所试行的社区化等服务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奈。

  郑春兰说,现在,慧灵托管中心只有6名护理人员,却要照顾45名智精残疾人,相当于1个人要照顾7个人,专业护理人员不足,就很难在细节上照顾周到。

  比如一些智精残疾人易患有癫痫、抽搐等方面疾病,而托管中心内只有一个急救箱,护理人员也不能保证对残疾人进行24小时护理,一旦出现难以控制的突发疾病,很有可能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另外在慧灵托管中心,目前还没有配备专业的安保人员。

  “要知道,一些智精残疾人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攻击行为,现在我们只能依靠中心工作人员‘兼职’安保。”郑春兰说。

  在杭州的40多家专业残疾人托管机构中,和慧灵托管中心一样面临诸多困境的机构还有很多。

  记者从其中一家托管机构负责人那里了解到,目前,托管机构这还缺乏一整套完善的考核标准,因此在人员队伍建设上,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一些患者家属对机构的服务并不满意。

  对这些机构而言,如果能有一个针对性服务标准,对托养机构的未来发展将大有好处。

  新规

  首部智精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规范出炉

  护理人员与残疾人比例不得低于1∶3

  生命本该平等,智精残疾人同样享有生存的基本权利,享有和健全人一样融入社会群体的权利。

  昨天,在第23个“国际残疾人日”,杭州首部《智精残疾人托养机构护理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由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联合对社会公布。

  这份地方规范,内容多达61页,《规范》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专业术语和定义、机构要求、人员要求、服务管理、监督评估等8个板块。

  第二部分主要对托养服务涉及的核心项目,即基础护理、安全守护、康复训练以及医疗保健的服务内容、操作细节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和规定。

  例如,在托养机构的总要求中,机构的绿化面积应当满足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定,达到30%左右。

  在智精残疾人的住养居室方面,单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双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4平方米;合居型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

  室内需要有恒温设备,冬季室内温度不低于16℃,夏季不超过28℃。

  托养机构的食堂应当配备由主管部门颁发了卫生许可证的“专业食堂”,食堂提供的菜品要满足残疾人多元化的饮食需求。

  在医疗设施方面,考虑到智精残疾人特殊状况,托养机构应当提供专门的医务室,承担智精残疾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日常诊疗任务。在医疗机构力量不足的托养机构,应当与其它专业的医疗机构签订合同。

  《规范》还对托养机构的服务人员作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配备持有效从业资格证书的护理员数量与残疾人数量比例不低于1:3;

  如此细致的《规范》究竟是否具有操作性?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杭州市残联副理事长汤建新说,这份《规范》的编制历经三年时间,期间,由杭州市残联和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组成的编制小组,研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部分省市出台的服务规范。

  为了让《规范》更具操作性,编制小组举行了近20次会议讨论并听取来自高校专家、医护人员等意见,累计收集了58条修改意见。

  汤建新表示,这个《规范》充分了考虑了地域差异和城乡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服务要求的盲目性和高标准。(记者 李攀)